·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稿·
为了这方故土
——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党委书记陈松海率领干部群众创建新农村纪实
文/贾冕
题记:
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摘自习近平《之江新语》
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我们曾一次次仰望星空、一次次思索,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征程上,思想和精神的灯光到底能照亮多远?我们该如何聚集人类历史中最灿烂夺目的思想和精神光束?
思想,引导着人类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黄金、钻石,而是思想的结晶。思想和精神如同深邃宇宙里的星云,召唤我们不断探索……
陈松海,就像一壶陈酿,细细品之,回味无穷。
陈松海,好似一卷大书,缓缓翻阅,诲人不倦。
人活着为什么?幸福是什么?实现人生的价值靠什么?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物质的满足并不意味着心灵的富足,欲望的渴求不能代替精神的追求。
价值的取向决定人生的走向,高尚的情操塑造民族的精魂。
榜样出自平凡,植根广袤大地——平凡之中的高尚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陈松海”精神构成壮美人生的基石和支点。
康德说:“让人敬畏的,唯有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令”。
三个关口 让村民更富足
大户陈家村现有村民470户、1370人,占地2平方公里。由村委控股的企业——招远三联化工集团,下设三联化工有限公司、三联交通工程公司、三联远东化学有限公司、三联南海林苑商务有限公司、烟台宁远药业有限公司五家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可有谁知道30年前的大户陈家却是一个穷的叮当响的村,现在的大户陈家可谓是旧貌换新颜,好似换了人间,而这功劳是当家人陈松海带领村委一班人用泪水和汗水换来的。
1957年出生的陈松海,18岁高中毕业。当时大户陈家是个穷村,那个时候农村的孩子都想走出农村。其实,陈松海最初的理想不是在农村工作,当学生念书的时候他就比较喜欢想点东西、写点东西,想当个记者、作家什么的,包括现在,他也很想静下心来写点东西。从他个人的角度理解,之所以说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第一个关口要“坐得住”,主要有两层面的意思:一是要愿意“坐”。最初接触农村工作,源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当时在村里担任生产队长,管理上的办法不多,干的有点儿吃力,因此在高中上学期间有些事陈松海就帮父亲料理打算。1976年高中毕业后,陈松海被选拔进了招远县农村工作队,驻在张星镇的崔家村,正式从事农村工作。这批进入农村工作的人员,后来大部分成为了领导干部,而陈松海却被当时村的老书记看中,动员他留在村里。那时候陈松海比较年轻,想法也很单纯,就觉得做农村工作有思路、有办法、不打怵,农村这片天地同样有作为,确实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最初从分管农业机械,到治理村里的砖瓦厂实现扭亏为盈,一直到1983年接管村党支部书记,陈松海算是正式驻扎在了农村。二是要“ 坐的稳当”。无论大村小村,穷村富村,要想当好村干部,都是不容易。陈松海担任村书记时候才26岁,说句实话,那时候“出门装大人,回家就是个孩子”。但他决心留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彻底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当上书记后,担子和压力更重了,但他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从清理村里的债务开始,一点一点把欠社员的钱还上,一步一步把局面打开,也在这个过程中重塑班子威信,统一了各方面的思想。
第二个关口,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陈松海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人面前总有种自卑感,觉得干什么心里发虚、没底气。“穷怕了”就得找出路,他在家排行老大,不能穷家;在村里他是书记,不能让村里一千多号老百姓跟着自己吃苦受穷。因此,村里的班子和村情稳定以后,1984年下半年,陈松海和班子成员就商议,要在村里上项目、挣钱。后来经过多方面联系和打听,决定与沈阳的塑华油漆厂合作,上民用油漆项目。当时到沈阳考察项目时为了省钱,他们下车后步行走了20多里地走到油漆厂;住宿没有房间,就在走廊里过夜。不管多苦,他们当时就是一门心思想把事干好。项目决定以后,1985年开春化冻就要马上开工了,但是面临的困难就是两字:没钱!厂房,仓库,办公室一点着落都没有,本来想贷款解决,但村里没家底,四处求人也没人敢贷给他们。眼看前期的努力就要白费,陈松海在办公室里抱头痛哭,怎么干点儿事就这么困难?他硬着头皮一家一户发动老百姓凑钱,群众还真支持,党员也积极带头,很多村民把准备给儿子盖新房的砖瓦、木料都借出来,就这么一砖一瓦把厂房建了起来,春天动工,6月8日车间就开工,当年就实现盈利。虽然是“眼泪”中兴村富民的第一步,但陈松海觉得非常值得、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是解决了集体和村民“钱袋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树立了全村上下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产业强村的思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关口,必须考虑如何让村里的这番事业“走下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式变化,陈松海一班人越来越多的在考虑“永续发展”的问题。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陈松海理解,永续发展就是一个危机感的问题,这么多年来,陈松海确实不敢怠慢,他知道不进则退。“工字号”的企业要继续创新发展;同样,作为农村的根本,“农字号”的产业也要借着国家的好政策快速推进;另外,在当前各种新潮思想的冲击下,农村传统文化要不要发掘保留、搞好传统?无论是产业的永续还是文化的永续,都是陈松海一班人着重思考的问题。永续发展不是口头说说,而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目前,村委手头就有新上马的医药中间体项目等待建设投入、1500多亩的生态观光农业项目需要推进、民俗文化项目也在紧张筹备。前期投入已经将近一个亿的资金,而陈松海的第三个关口,也正是卡在了钱上。前段时间贷款需要找担保,他们厚着脸皮四处找人,但其中很多人问他:“陈书记,你怎么能确保这些资金没有风险?”说实话,陈松海不敢保证,没法回答。想想过去一穷二白的时候,再艰难也挺过来了,但从来没有觉得像今年这么累,心累。没办法,项目不能撂下,还的继续找,最后经人点拨,找到一个人,无条件,不用承诺地给作了担保。当天回到办公室,陈松海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为什么哭?他感到委屈,确实委屈,以现在的条件,真不至于去低三下四、遭人白眼,但同时更多的是感动,感动有人能够信任、帮助。陈松海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想干事,总会有人拉一把;只要心不垮,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三拼举措 产业红红火火
陈松海明白:大户陈家村相比招远市的一些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的产金大村来说,也算不上是太出眼的好村强村。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儿,这里面有人的因素,有环境的因素,有政策的因素,有机遇的巧合,但在陈松海看来,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个字,就是“拼”字。尤其大户陈家村先天不足,没有优势,逼着他们必须去拼技术、拼人才、拼毅力。
全国苹果蜜蜂授粉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
(一)拼技术,攀高枝。刚开始做企业,陈松海不敢想的太多,就觉得能挣钱就行,也确实挣了钱。在1987年的时候,村集体每年就有500多万元的收入,这在当时已经很不少。资金足了,陈松海就开始瞄准技术,正式开始了“攀高枝”的历程。一是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987年,经过考察决定上马农药生产项目,大户陈家村与南开大学、烟台农科院三家成立三联化工,联合开发生产20%三唑锡浮剂,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山东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南开大学共同开发的丙环唑原药,填补了省内空白;所创立的三联农药也荣获“中国农民首选农药品牌”。三唑锡无论是原料合成还是原药成率,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过去全国有4、5家企业在做,但是目前据了解,除了三联化工,仅剩下广东一个厂家在做,说到底,生存下来的关键还是靠技术过硬。二是淘汰老技术、旧产能。在上马三联化工的同时,陈松海果断关停了当是还在盈利的砖瓦厂,原因很简单,技术落后,浪费土地资源,得不偿失,并同步上马了加利食品厂,一直到1992年由于效益问题关停了食品厂,又同步扩大了农药厂生产规模,新上了一条生产线。三是推动产业转型、技术升级。油漆厂为村集体的资本积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人有感情市场无情,做企业就是这样,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他们通过与天津涂料研究所探讨,计划把民用油漆涂料转型为科技含量的附加值更高的工业涂料、工程涂料。这期间先后考察过船舶涂料、汽车漆,最终决定上马交通工程涂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先进的设备。陈松海就到处请教,查找设备技术资料,找厂家自己研究制作;涂料没有配方,就把人家的涂料买回来做研究分析,靠着技术攻关研制出自己的配方,一步步改进,一步步做大。目前,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施工规模,三联交通工程公司都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施工负责人带队到外蒙乌兰巴托总统府周围和机场施工时,当时的外蒙交通部负责交通安全的负责人也出来接见。
(二)拼人才,结高亲。陈松海小的时候,他爷爷跟他说过一句话:“就是一个要饭的,在急难的时候也可能拉你一把”。这句话他印象非常深,对他的影响也很大。直到今天,他也不会瞧不起任何人。所以对于人才,陈松海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事实证明,各个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人才的支撑。比如,交通涂料生产,当初在研究冷喷漆技术的时候,陈松海打听到有一个人掌握这门技术,但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个人,不知道他到底在哪儿,为了找到他,他硬是边找边打听地跑了十多个地方,最后就是让他把人给找到了、把技术用起来了,这些年,一直与天津涂料研究所、东北大学工学院的相关专家团队在保持联络,保持技术的稳定性和前瞻性;农药生产,从一开始上马就与烟台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吴桂芳专家离不开,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应用领域,都一直给予非常有益的指导。还有正在建设的宁远药业项目,也是源自一名叫刘波的清华大学研究生,他是招远金岭人,陈松海与这个孩子也挺有缘分,当初他读书的时候就经常接触,他毕业后也一直从事医药研究,他们接触就更多了,陈松海也非常乐意跟他交流一些前沿的技术和市场情况,经过探讨,最终于今年上马了医药中间体项目,主要为拜尔、诺和等大医药公司提供原药材料,应该说对未来市场陈松海也比较有信心。另外,矮化苹果项目,是由烟台富士苹果的泰斗——烟台果茶站马德功站长亲自指导,包括发展绿色观光农业,马站长也一直带领陈松海他们走在前沿;有机葡萄种植项目,得益于烟台农科院葡萄研究所所长唐美玲博士,她从全世界3000多个葡萄品种中精选了12个品种推荐给他们,并且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很多农场主都有唐博士电话,有问题直接可以请教。今年是葡萄收获的第一年,所有品种几乎全部供不应求。取得这些效果,陈松海认为这确实是人才的价值和力量。
(三)拼毅力,求长远。陈松海理解的毅力,更多时候觉得就是一种“定力”。就像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种突破”。大户陈家村不是“暴发户”,如果说现在有点富的样子,那是靠所有班子成员的努力拼出来的。也是靠村民一分钱一分钱攒起来的,确实是一个攒家业、积家业、创家业的过程。陈松海认为:集体有点儿钱,就想两件事,一是回报村民,二是用来发展。如果不这么做,那根本走不远、也走不到今天。陈松海经历过八、九十年代村村有工厂、镇镇有企业的村镇企业繁荣时期,那时候很多村挣了钱,人也很容易浮躁,一辈子土里刨食,突然这么多钱摆在眼前,叫谁也很难不动心思。要不就是有点儿钱小富即安讲享受,不思进取吃老本,慢慢被市场淘汰;要不就是有点儿钱就“作不了”了,胡作非为,胡吃海喝,那家业肯定很快败光。陈松海觉得这样的情况就是缺乏毅力,没有定力。陈松海抠门是比较出名的。前段时间到日本考察观光农业,陈松海走的时候忘记带钱,一分钱都没带,后来考察团每人发了3000日元,也就折合人民币一百多块钱,陈松海就揣在兜里,回来后什么东西也没买,老伴儿一个劲儿埋怨他。陈松海总是在考虑一个问题:集体的钱要考虑的更多更远,钱能花到什么时候?怎么才能花不完?我们这一代人花了,后代花什么?这就是保持企业发展定力的问题,得千方百计的去找项目、找钱。这几年,企业赚的钱,在用来找新路子的同时,也大量投在高效农业项目上,往大了说这是村的“工业反哺农业”,说小了,我们是农民,土地是长远,我们得让老百姓守着土地照样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解决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问题。
一个“公”字 彰显书记本色
“当村干部,公心最要紧”这是陈松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听着觉得很平常,但真正做到,也需要一个坚挺的价值观来支撑。
“公”就是不忘初心。今年,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主旨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此,陈松海一班人深有体会。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他们之所以感触这么深,是因为从很多年以前,随着集体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有不少人给他们“吹风”:“把企业改制吧,人家把集体企业改制成私人企业,都赚了不少钱。就凭你们这两下子,早早改成个人的不早就挣发了啊”。为什么不改制?因为陈松海忘不了当初上项目的时候,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老百姓把给孩子盖新房娶媳妇的砖瓦、木料,用小推车推到村里建厂房;陈松海忘不了企业困难的时候,老百姓你500、他1000的集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三联化工集团从根本上就是集体的、就是老百姓的,记住这一点,就是他们一班人的“不忘初心”!
村两委及全体党员实地规划村镇建设
“公”就意味要一碗水端平。公平是相互的,处理村里的事情就是这样,有一点儿不公平的地方,老百姓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没法服众;但只要把事处理的公道漂亮了,老百姓同样心明眼亮,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你这边。跟陈松海亲近的人或在他身边的人,从来不会想跟着他去沾点儿什么便宜,跟老百姓去争点什么,因为他们都知道,跟陈松海走的越近,越得“吃亏”,越得让着群众。前段时间,陈松海的三兄弟,因为违反了企业里的考勤纪律,被经理训了几句,结果他不服,争吵起来了。这事一开始没人敢告诉陈松海,后来他通过别人才知道了,毫不客气,马上开会研究,先开除再说,以后看表现再观后效。去年以来,集团下属的一个企业经理,由于市场大环境的有利因素,经营业绩很不错,这个经理就觉得自己比前任干得好,挺有本事,有点坐不住了,想翘尾巴,陈松海发现这个苗头以后,马上叫到办公室进行“敲打”。交通工程公司常年在外施工,工人比较辛苦,今年陈松海把二儿子也派出去了,目前在太原施工,一去好几个月不能回家,也知道他在外面不容易,但是别人都能带队到国外去施工,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出去?陈松海认为,无论是管村也好、管企业也好,就要这样,不管你是谁、你有什么关系,不管你是以前的对立面还是现在的亲兄弟,全部一视同仁,要不没法和老百姓去交代。事实证明,党员群众是心知肚明的。
“公”就是要对事不对人。陈松海的体会和做法就是“以工作的态度对待工作上的事”。农村也好、企业也好,要想管理好,必须依靠制度。应该说,大户陈家村里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比较严的,比如例会制度,村班子和集团班子每周日上午9点开例会,相关人员必须参加,集团研究工作;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方面,每年至少开3-5次村民大会,班子研究决定做什么事、集体的钱怎么花,全部向老百姓交代清楚,举手表决,村民不同意的事,坚决不去做。至于企业的管理制度,那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三联化工从创立之初就制定了二十条纪律,到现在仍然严格执行。管理很简单,制度定出来了,得到大家的公认了,就要群体遵守。如果有人触犯,那对不起,必须按照制度来处罚。你得罪的不是陈松海个人,“得罪”的是制度,是公认的标准,绝对不会根据个人的好恶针对任何一个人,也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游离在制度之外。陈松海任职四十年了不知处理了多少事、处罚了多少人,如果没有制度,出了事只凭个人好恶,早就把人都得罪光了。
“公”同样也要有人情味儿。中国传统上是个“人情社会”,农村更要如此,陈松海认为,原则上的事当仁不让,但心里应该有的亲情、乡情,同样一点也不能少。集团的工人大部分是本村的村民,他们家里同样也有地、也有果园,平时在上班,抽空也得回去种地,比一般城市的工人更辛苦。即使这样,陈松海在开发有机葡萄园的时候,为了节省费用,树苗的前期种植都没从外面去雇人,全部用的是集团的工人进行种植,500多亩地,保质保量完成,他们毫无怨言。对于村民,在村里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拿出自己的家底来共度难关,想到这些,作为一个“当家人”,陈松海怎么能不感激他们?他唯一能回报他们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更多的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于他们的家事、私事,只要陈松海能帮到的,肯定会不遗余力。前段时间,集团的财务部经理家属患乳腺癌,需要到济南手术治疗,大城市的医院床位紧张,安排不上。没办法,陈松海亲自找医院的科室主任帮忙协调安排,从手术到住院,他到济南去看了两次,他家里人也很感动。但是作为陈松海个人来讲,只要是村里和集团里的人,谁遇到难处他也会这么去做。“你为他们考虑,他们就会为你分担”,陈松海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另外,村里规定: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免费查体。每年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村里用于发放面、鱼、大米等福利的费用达50多万元。全村的医疗保险都由村委集体出资。而且60岁以上老人额外再加人身意外伤害险。村里的5家企业全部是股份制,职工、村民都有股份,集体控股,年终分红。陈松海心里每时每刻都想着村民,村民每一天都见证着变化,体验着惊喜。
南海林苑 打造观光农业
虽然大户陈家村富了,但陈松海并不满足现状,他在考虑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把粮田农业资源整合,打造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并且把现代技术应用在农业上,培养一大批新型农场主。因此,南海林苑(大户庄园)项目就应运而生了。
南海林苑(大户庄园)现代设施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是在充分调研论证,邀请相关专家和专业咨询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后,在市发改局备案立项的项目。该项目位于招远市金岭镇钟离河源头羊角河流域内,北起大户陈家,南至北寨子,西到梧桐夼,东含南冯家、侯家沟,总规划面积5000亩,其中粮田和精果林3000亩,荒坡和林地山峦2000亩。
庄园实行合作社统一组织领导下的个体农场主负责制,集采摘、观光与农家乐、民宿体验于一体,旨在探讨生态文化、宣传绿色理念、开拓有机农业、推广安全产品、倡导健康生活为真正实现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
南海林苑是全国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投资200多万元搭建农业物联网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实现农业智能化控制和远距离控制,通过“大户庄园安全农业云系统”可以在电脑、手机上视频追溯苹果、葡萄从种植管理到采收、储藏的全过程。通过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实现品牌农产品电商营销;通过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完善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
项目运用生态园林的设计理念,弘扬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突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着力打造健康产品和旅游品牌,配套建设休闲景观,使园区变得更加丰满和生动。在这里,人们可以从事苹果、葡萄等采摘活动,体验垂钓、耕种、自助餐饮住宿等农村生活和乡村文化,可以欣赏自然风光,体验人类与植物、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平衡,享受农业与园林、饮食相得益彰的健康生活。
南海林苑游客中心
陈松海书记每天那忙碌的身影、那精气神、那灿烂的笑容,使我想起了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位党的基层干部,默默无闻地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方故土,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陈松海书记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心血和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诗人艾青在他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陈松海书记正是怀着对这方故土深深的爱,才让他在这方土地上坚守了四十年,将他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松海书记正用他那双永不停歇的大手,描绘着大户陈家村的宏伟蓝图……一个宜居、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型农村社区正昂首阔步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路上,她是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