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乡村茶馆 > 中国传统五谷

中国传统五谷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23-3-5 15:46:39
倾农
摘要:

《诗经•魏风》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黍,俗称糜子,脱壳后的籽粒称为黄米。黍的生命力极强,抗旱抗碱,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商周时期,黍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被种植。随着更多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黍的主粮地位逐渐下降,今天已成为常见的杂粮之一。

黍被驯化后,从华北地区向外传播,对世界的粮食种植产生深远影响。向西经过新疆传至西亚地区,以西亚作为中转站,传入欧洲、南亚等地;向东北传入吉林、辽宁等地;西南一线传入西藏、云南;沿东南方向传入东南沿海和中国台湾。

我国古代常用黍来煮粥、做糕、蒸饭和酿酒。当黍退出中国主粮地位之后,逐渐演变为今日一道道极具地方特色的“中华名小吃”,像黄米烙、黄米凉糕、黄米窝窝、黄米馍馍、黄米粽子、黄米粘豆包、灶糖、蒙古炒米等。

“小时青,老来黄,金色屋子小姑藏。”这说的是粟。粟,又称稷,俗称谷子,脱壳后叫做小米。它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是中国最早驯化的作物之一。

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五谷之中,惟粟耐陈,可历远年”。粟外壳坚硬,具有很强的防潮性,易于储藏。

粟,首先在中国华北地区被驯化,向西传到新疆地区;向东传到吉林、辽宁地区;向西南传播到西藏、云南地区;向东南传播到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粟的谷粒可煮粥、煮饭,又是制饴糖和酿酒的原料。粟的秆、叶是骡、马、驴的良好饲料。此外,粟的种仁还可入药。

“幼儿不怕冰霜,长大露出锋芒,老来粉身碎骨,仍然洁白无双。”麦,是麦类作物的统称,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因小麦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后专指小麦。小麦最早起源于西亚,距今4000年前后从西亚经中亚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北方人食用的主要作物。

麦子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传播过程。在《诗经》中有关于小麦的记载,反映出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小麦已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种植。

按照播种季节,小麦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根据史料记载,冬小麦在商代已经出现,但在春秋时期以前是以春小麦种植为主,春秋时期之后,冬小麦才逐渐崭露头角。根据明代《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明代时小麦的种植已经遍及全国。而其广泛种植,又得益于石磨的推广。人们在陕西临潼发现了战国晚期的石磨,这种上下两扇的石磨可以将大量的小麦磨成面粉,人们也由粒食改为面食。在人们的巧手创造下,多种多样的面食、点心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也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小麦面粉由于其中蛋白质含量不同,从而有不同分类,用途也大不相同。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10.5%-13.5%,颜色较深,主要用来做面包、起酥点心等;中筋面粉蛋白质含量8.0-10.5,颜色呈乳白色,多用来做包子、馒头、面条等;低筋面粉蛋白质含量6.5-8.5,颜色较白,主要用途则为做蛋糕、饼干、蛋挞皮等。

“有个矮将军,身上挂满刀。刀鞘外长毛,里面藏宝宝。”这说的是大豆。菽是豆类的总称。大豆在中国许多古书中曾叫做菽,我们现在常说的“大豆”这一名词在秦汉时期才出现。大豆既可当作主食,也可作副食,还能榨油。如此重要的作物,是在中国起源和发展的。

“生在泥里水里,长在风里雨里,扬花不招蜂蝶,金秋香飘万里。”中国是稻作古国,稻钟类型丰富。水稻、小麦、玉米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其中水稻被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作为主粮。

考古人员在位于浙江省的上山遗址,发现了极少量的碳化稻米遗存,说明中国的先民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上山遗址被认为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水稻由野生稻驯化而来。时至今日,野生稻也是水稻杂交育种过程中重要的材料。同野生稻相比,人工栽培稻的谷粒成熟后不会自然脱落,更容易收集。

稻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米,是稻谷脱壳后形成的最基本的形态。中国人经常食用的稻米主要有籼米、粳米、糯米。籼米米粒为细长形或长椭圆形,透明度较差,易碎,黏性弱。粳米米粒为椭圆形,粒短、宽而厚,不易碎,透明度好,黏性较强。糯米米粒为乳白色,不透明,黏性大。按照米粒形状,糯米又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

在长期食用稻米过程中,蒸、煮是最基本的食用方式。人们不断探索新的饮食方式,诸如米糕、米线、汤圆等等,一粒粒洁白的大米经过人们的不断创新,幻化出不同的形态,丰富了中国人的味蕾,形成了独特的稻米饮食文化。

上一篇: 冬夜候春来 下一篇: 一次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