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魅力乡村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丨丽水市莲都北部乡镇以非遗传承促进乡村振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丨丽水市莲都北部乡镇以非遗传承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23-3-17 16:07:40
特派记者 郑建新 罗雪斌 殷小明
摘要:

非遗保护是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事业。为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非遗文化活力,盘活非遗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仙渡乡、太平乡三个乡镇在雅溪上黄村合力举办北乡非遗文化联展活动,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

3月10日9点,游客和村民云集仙渡何金富村普慈寺,鼓声阵阵,彩旗飘飘,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时,由上百人组成的抬阁队伍,浩浩荡荡走向诗意田园,向雅溪上黄村缓缓行进。10点,非遗联展活动仪式在周氏宗祠礼堂启动,丽水市莲都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海波,莲都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徐建梅等嘉宾,北部乡镇干部群众及各地游客一起欣赏了八仙表演、马弄木偶戏、太平舞龙等非遗展演,赢得观众热捧。

一位来自金华的王女士说:“听说这里搞非遗活动,昨天傍晚就自驾车赶到丽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非遗,感觉真的非常好。”抬阁祈福活动还吸引了当地许多村民,“今天早上,我们很早就赶到了活动现场,为的就是一饱‘非遗’眼福!”

普慈寺庙会俗称“抬阁”,以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惊、险、奇、怪、妙等特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相传北乡庙会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这天,雅溪、仙渡、太平等地村民都会汇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领,一展风采。

据介绍,举办抬阁半个月前,上黄村就开始了筹备工作。到农历2月19凌晨三更起床,五更集合队伍出发,带头的数十人,身穿黑白花马褂、红马裤,手持古兵器,领头持铁铳2支、双面锣2面、大长号2支,随后有民族管弦乐队、抬阁表演队和戏曲表演队。

抬阁队伍一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当来到普慈寺,开锣先锋带着抬阁队伍进入广场,铁铳放3响,擂鼓撞钟18响,相关代表上香献花,以示吉祥好运,庙会既丰富了民间娱乐生活,又增进了兄弟村的友谊。

由于种种原因,普慈寺曾遭受毁灭性破坏,设施被毁,庙会停办,仅留下一口古井一个铜钟。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始逐步恢复,上黄村、金村、富村干部群众利用民间集资筹措经费,从而使中断几十年的抬阁活动重放异彩。

2009年春节期间,莲都区文保管委会委员、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樊寿康参加了普慈寺庙会筹备工作。他参阅了上黄村《周氏宗谱》与何金富村《富氏宗谱》记载的相关资料和老艺人回忆,得到上黄村和何金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

因此,当年农历2月19庙会抬阁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各村群众及游客参加人数达到900人。抬阁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其影响扩大到丽水市区,成为北部乡镇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同年6月,丽水市政府发文公布,普慈寺庙会抬阁为丽水第三批“非遗”文化代表作名录。

据了解,莲都区雅溪镇、仙渡乡、太平乡三个北部乡镇非遗底蕴深厚,浙江省级非遗项目有丽水吹打、陈十四信俗、太平庙会;市级非遗有雅溪竹编、仙渡芦村木偶、雅里板龙等。富有特色的非遗活动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部分的非遗活动都是全村出动,老少参与,合力完成,非遗文化承载了邻里相帮,团队合作等良好风俗。

祈福的雅里庙会、迎福的库川板龙,送福的抬阁队伍,带上新婚祝福的非遗竹编,传承者弘扬了乐观、崇德、乐善的正能量。非遗也是重要的乡愁元素之一,乡贤们视这些民俗文化为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出钱出力不遗余力地进行保护与传承。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也助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这次我们三个乡镇合力举办的非遗联展活动,以‘活化非遗促共富’为主题,深度挖掘非遗文化,依托民俗节庆、山水资源和文旅研学等特色亮点,以非遗保护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就业增收,为共同富裕探索一条新路径。”莲都区雅溪镇党委书记蓝煜斌说。

下午,“美丽中国·浙江行”记者走进雅溪镇岱后村,参访红军营、红军路和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展出的系列历史图片和实物资料,让我们重温了一段红色革命记忆。之后去莲房村参观“抗洪抢险模范”周丽平烈士纪念馆,学习弘扬英雄献身人民的崇高精神。

记者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周李芽的陪同下,参观周丽平故居,听取烈士亲人讲述英雄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采访组认为,该村进一步守好“红色根脉”,用好浙西南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传承、新时代英雄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加速推进革命老区“红绿融合”发展,其意义非常深远。

时近傍晚,记者还兴致勃勃地走访了雅溪镇西溪古村落。这个村素有“耕读传家、文化兴村、以德治村”的优良传统,古时农商兴盛,是北乡主要农贸集散地,享有“千年西溪”的美誉。

如今村貌整洁,粉墙黑瓦,街道和民宅的生活设施得到修复。山水环绕,景色宜人,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村落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有明、清、民国初期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庙共148处,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得到了较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