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要闻特稿 > 山西阳泉郊区打造“六权治本”乡村版

山西阳泉郊区打造“六权治本”乡村版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16-1-25 17:06:01
刘亮明 白鸿滨
摘要:

 

“乡村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的最后一米。这一米不可小视,就像一根水管子,上面再粗、再通畅,这一米生锈堵塞了,水就浇不到田里,庄稼就长不好,百姓就愁苦,就有怨气。”记者到阳泉郊区采访,区委书记苏秀瑞一见面就是这么一番感慨。

正是“让这个问题逼的”,阳泉郊区按照山西省委及阳泉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选好、用好、管好乡村干部的新途径,冲破了“党支部领导”就是“支部书记领导”、“村民自治”就是“村主任自治”的思想误区,初步打造出“六权治本”的“乡村版”。


 

标准立起来,选任严起来,组织举荐理直气壮起来

破解私情、贿选、宗族势力、团团伙伙、黑恶势力等干扰难题,把百姓信得过、靠得住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一口清、叫得来、难不住、跌不倒。”如今,郊区乡村干部,甚至很多农民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这是我们理解的习总书记‘五好干部’的形象说法,便于乡村干部、百姓记住和理解。”苏秀瑞解释:“一口清”,就是说要把党的方针政策牢记于心,宣讲贯彻清楚;“叫得来”,就是说要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叫得出名字;“难不住”,就是说工作要有担当,有魄力,有能力;“跌不倒”,就是说要信念坚定、廉洁为民,打铁先要本身硬。

为了把这样的好干部选出来,区委动了不少脑筋,最后的措施和办法是:在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流程”和“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基础上,又完善了“三推三比四把关”制度。“三推”是:单位推荐“挺民意”、系统推荐“看德才”、四套班子推荐“重实绩”;“三比”是:比个人品德、比工作能力、比工作实绩;“四把关”是:把好“群众关”、“廉政关”、“程序关”、“决定关”。

“实践证明,这套办法最大限度地堵上了漏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荊春泰介绍,过去选任乡镇干部,看程序没毛病,但暗中有私货,有猫腻,一不留神选任的人就有毛病、有硬伤。现在实名推荐避免了“有人推荐,没人负责”,资格审查、廉政考察前置,完善了推荐过程,延伸了考察范围,评价更全面准确。杜绝了跑票买票、推荐不实、人情用事等弊端,实现平等竞争,“干部服气有干劲,百姓认可有口碑”。

“2015年任命我荫营镇长,我有点吃惊。荫营是大镇,以前从副书记直接提拔的还从来没有过。”杨浩宇感慨地说,“以前像我这号只会干活的,提拔真说不上牛年马月。”“我们就是要把好干部用起来。”区委组织部长王振杰透露,2015年,组织部对所有被推荐干部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其中公认杨浩宇“过得硬,有两把刷子。”

过去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乱事更多:贿选、宗族势力、黑恶势力干扰,导致用合法的选举程序窃取农村公权的现象屡见不鲜。苏秀瑞仅一个河底镇就讲出一串“千奇百怪”的事:

河底镇苇泊村村长候选人接受投资商100万元,承诺当选后给企业照顾,给村民福利,上任后无法兑现承诺,引发上访频发;牵牛镇村、五架山村家族势力搅局,拒绝承认选举结果,无理要求罢免当选人,导致群体上访闹事。

瞄准病源,2014年,郊区区委在第十届村干部换届选举中,坚持戒律、整顿、处置、调研、教育“五个在先”,并坚决从严部署、从严选人、从严纪律。整个选举过程,区委区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做实了四件事:严把候选人关,通过村选举委员会、乡镇选举领导组、区7部门联审组三级审核,在1099名候选人中,取消贿选、违规、“10种不易情况”等候选人12名;答好三道题:公共题——围绕法律法规作出“纪律承诺”;必答题——围绕上任后为村民办什么事亮出“竞职承诺”;自选题——主动承诺创造性地为百姓办哪些实事;精心处理“合法”与“合适”、“选成”与“选好”、“政策”与“民意”三个关系,确保村“两委”换届顺利,新班子团结,群众满意,组织放心。

义井镇瀑里村是郊区有名的“问题村”,前两届选举,新班子刚选出来,上访告状的就到区委市委门口了。2015年,他们把纪律和规矩以选举方案形式“亮在明处”、挺在前面,投票过程15台摄像机全方位拍摄监控。“这回没猫腻,咱没说的,不用再往太原、北京跑了。”村里最难缠的“老上访”王小同心悦诚服。

“这里有一条很重要,党组织推荐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过去总有点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结果给别有用心的人留下可乘之机,损害了百姓利益。”王振杰讲了件发人深省的事:

任某不仅赌博还吸毒,曾在村第八届“两委”换届时靠团伙势力和拉票当选,上任一年后,因欠下巨额赌债跑路,村里工作“撂了荒”。不料2014年换届,他又冒了出来故伎重演,果然在预选候选人时,票数比另一名竞选人高出80票。

如果任某成功当选,赛鱼村将又无宁日。平坦镇党委及时对“村民信服、组织看好”的人选进行推荐,重申选举纪律,解除村民顾虑。选举当天,现场安置摄像机全程录像,并要求候选人全程签字。当宣布一向扎实苦干的张俊文高票当选时,现场“拍了好一阵巴掌”。

“规矩立起来,把‘上晓天气、下接地气’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的就是让村‘两委’对上有执行力、对下有号召力、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凝聚力、整体有战斗力,创造出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和实惠。”苏秀瑞说。


 

动议有招,民议真实,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

破解暗箱操作、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难题,避免好事办不好,费力不讨好。

2015年,郊区在“四议两公开”基础上,增加了“动议”和“民议”。“这‘两议’不能少。这是让村干部由‘为民做主’变‘让民做主’的关键。”苏秀瑞说,过去也有村民代表会议,但在很多情况下,有代表没民意,结果常是“好事办成邋遢事”。

在荫营镇山头村,记者恰遇几位村民代表刚入户征集完民意,每人拿着一份《村民代表民意表决表》。记者看到,表的背面:16户村民,同意的15户,不同意的1户,有签字,有红手印;表的正面:村民代表签的也是同意,也按了红手印。第六小组村民代表王文忠说,“以前,同意不同意由我签,最多问几户估摸着签就行,但这会儿可不行,非得家家都去,不然,民意栏各家各户的字签不好,出了事我就得兜着走了。”

“动议”杜绝的是屡见不鲜的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问题,要求村主干的提议,必须来自年初计划、上级安排和村情民意,同时,还得把住政策、法律和风险关。

在郊区乡村,说到“六议两公开”,每个村干部都能侃出“一大串料想不到”的故事。

“这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2015年连任瀑里村主任的张巨彪感慨万千:3年前,村里决定建设新村,选址也走了“四议两公开”选在孔家沟,结果还是闹得鸡飞狗跳,连办公室都进不了。这么件好事一拖3年还在纸上。2015年,落实“六议两公开”,一家一家上门征求意见,把全村1189家问了个遍,结果88%的村民同意选址张家岭,并同意分房抓阄,一举解开两个难题。当年4月新居工程开工,今年春天就能陆续搬迁。目前,房子已分到户,分得风平浪静。这要在从前,还不知要“闹出多少古怪呢”。两相对照分析,同样的事,结果却大不相同,病根就摆在那儿:就是没有充分了解民意,说穿了,还是“村两委一厢情愿为民做的主”,村民不认账,猜疑这里面有鬼头。

“如果不是‘六议’,我这个村书记可能一拍脑袋项目就落地了,后果很难想象。”荫营镇三都村书记史寿元回忆:2015年,他跑了大半年招商引资,终于有个老板要在村里投资800万元,建设清洗皮毛和矿石加工厂,能安排70多个劳力,收200多万元税。事挺诱人,但“动议”时一咨询村法律顾问,发现这项目会产生污水和重金属,不仅违反《环保法》,还会影响村民健康,赶紧忍痛割爱。

西南舁乡东南舁村原有个瓷厂,破产后,设备没人管,有的偷抢,有的成了一堆废铁。村民骂干部不担当,干部说怕落说道。2014年,村耐火厂倒闭,设备放下去也是一堆废铁。但经“六议两公开”决定公开挂网拍卖,“减少了损失,村民都夸村干部办了件大好事。”村支书王三存说,这事要搁在以前,肯定也是两种结果,一是村民猜疑村干部拿回扣,一是村干部真就拿了回扣,总之是不能消停。

“这做法,是眼下的小麻烦避免了以后的大麻烦,给乡村干部系上了‘安全带’。通过真民意来推动民议,让村民参与决策,既避免村干部胡来,又遏制了农村矛盾问题丛生。”以前人们说“村干部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也不能说没道理。苏秀瑞形象地说:“‘四议两公开’相当于把河修成了渠,但渠水一遇风吹草动,难免不溅出来。现在升级成‘六议’,等于把渠变成了管子。这回你鞋再湿了,就肯定是你把管道刨烂了。”


 

规矩立起来,承诺亮出来,禁区划出来

破解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大事不犯,小事不断,而又惩处难、罢免难的难题,确保乡村干部干净做事,村“两委”健康运行。

说到村干部的“九项承诺”,苏秀瑞先说了件他接访遇到的事:

2014年,义井镇瀑里村民王小同闯进办公室,反映村干部没规矩,随便吃喝,花集体钱不心疼。临走返回来又说:“瞧你们有些村干部吧,纹身的、戴金链子的、剃光头的、养藏獒的,啥模样。”这话让苏秀瑞一激灵:“小事不小啊。”九项承诺,几乎项项都是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来的。

2015年1月20日上午,郊区第十届村委会新当选主任齐聚政府报告厅,手拿《当选证》,面对国徽庄严承诺:“我郑重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做如下九项承诺:不独断专行、不私签乱签合同、不私设小金库、不参与‘黄、赌、毒’、不戴金链子不纹身……如有违犯上述承诺之一,不需启动罢免程序,本人自行引咎辞职,并以此承诺作为辞职书”。回村后,又在村全体党员和村民大会上郑重承诺。

2014年2月,区委针对部分农村干部不规矩、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出台“村干部管理二十条”,并实行“九项承诺”。这对乡村干部既是“紧箍咒”,更是“安全带”。其中“九项承诺”破解了过去“乡镇不能罢免、公安不好立案、法院不够量刑、纪委难以查办”的难题。“以前有的村干部犯了事,从拘留所出来,还照样是村干部,很难罢免。”苏秀瑞感慨说,现在是“渠成水到”,再不可能出现这种事了。

李家庄乡长岭村委会主任毕某上任一个月后,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拘留。乡党委了解后,立即赶到拘留所,毕某自知违犯了“九项承诺”,同意辞职。当天村里就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宣布毕某辞职。“以前,他出来还是村主任,村民难免有说道。启动罢免程序非常复杂,弄不好还会激化村里的各种矛盾。现在违犯承诺就自动辞职,村班子始终能健康运行”,乡党委书记王永平说。

“我以前做过生意,剃个光头、戴个金链子。上届当村主任后,仍不注意自己形象,乡亲们看着直撇嘴、躲着走。现在承诺了,我走路说话穿衣都得像个样子,老辈们说‘这娃长进不小’。”张巨彪说。

河底镇固庄村宣传栏有这么一段:“只要领导没私心,百姓对你有信心;没有规矩胡干事,终究不是长久事;光想当官不干事,三年下来没你事”。村支书张三虎说,这是“固庄爱廉新说”,时时提醒村干部要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前有些村干部私心重,有缝就钻,现在不能随便折腾了,很多揣着私利的人都打了退堂鼓,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当了村干部,村民普遍反映‘好日子更有指望了’。”赛鱼村主任张俊文说。

平坦镇桃林沟村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2014年5月,村支书李乃珠儿子结婚,办事当天连15桌都没坐满,为此,儿子对父亲大为光火。李乃珠也没商量:“老子身为村干部,不按规矩办,让村里人咋看呢?还咋要求别人呢?还能干吗?谁让你是我的儿子呢?”一连串的反问,儿子当场熄火。“如果没有现在这规矩和承诺,我们这些村干部像吃吃喝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这些问题都稀松平常。如今你试试,犯了一条就得自动辞职,不用二话。”李乃珠深有感触地说。

问题倒逼规矩,承诺倒逼规范。“二十条”和“九项承诺”,既给村干部戴上“紧箍咒”,也为他们系上“安全带”,穿上“防弹衣”。目前郊区已实现承诺全覆盖,在村里醒目的地方随处可见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党员的履职承诺和村民的家庭承诺。村民几乎异口同声:“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今乡村干部敞敞亮亮为咱百姓做事,清清爽爽领咱致富过好日子,小秤砣又能压千斤了,谁还能不信服,不当主心骨?”


 

体系建起来,监督严起来,监控全方位,监管无死角

破解“有电线不通电”,制度多是摆设的难题。监督亮出板子,处罚动真格。

“汽车跑得时间长了,油腻自然会多,零件就不灵活。当干部时间长了,也难免滋生作风顽疾,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苍蝇老鼠’。因此,区委坚持勤擦油腻,纪律约谈到位;常拧螺丝,专项整治到位;报废‘黄标车’,案件查处到位;打造好干部保养的‘4S’店,确保两个主体责任到位;调紧刹车,确保风清气正;更换零件,确保党员先进性。”苏秀瑞说。

从2014年开始,郊区针对点多面广、监督有死角的问题,建立起“群众、包村干部、乡镇党委、纪委、区党委、纪委”链条式的环型管理。同时,还有组织部、纪检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委督察室、新闻舆论等部门配合监督,每个村支部都直选配备了专职纪检委员会,并由区直部门纪检组和对口乡镇联合办案,形成一个全方位、不留死角的纪检监督查处体系。

“西上庄村群众反映,村‘两委’成员利用职权,没有经过公开商议,私分了3万元公款,查实后,当即免了村支书,其他班子成员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平坦镇纪委书记周仁章说,以前其他的事情一大堆,就是很少干纪检的工作。“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现在他们专心做纪委工作,2014年以来,就查办案件11起。

2014年,荫营镇火石岩原村主任争取回5万元抗旱补偿款,这位村主任当选村书记后,把这笔钱给村里发工资、办庙会用了,村支部委员劝阻无效报告了镇纪委。镇纪委查实后,当即给予撤职处分。“过去遇到这种案件,可能觉得没有装个人腰包,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去,但现在丁是丁卯是卯,违犯规矩啥事都不行。”区纪委书记孙毅说,2015年以来,区乡两级纪委把农村干部作为重点抓在手上,特别是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毫不手软。全年共立案109件,结案109件,处分党员、监察对象142人,撤职以上重处45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其中2014年以来只有4件。

旧街乡保安村支书黄卯生收了3.6万元集体房租,会计多次提醒他入账,他不听,说要用在“不方便支出”的事项上,最后会计报了乡纪委。查实后给予黄卯生党内警告处分。“我虽然背了个处分,但挺感谢组织的,如果不是及时把我的小错制止了,恐怕就犯大错了。”黄卯生说,他“想起来有点后怕”。

“规矩”常讲、“枕风”长吹、“袖子”长扯,是郊区创新监管的又一妙招。2015年,区妇联牵头成立农村主干家属“助廉协会”,定期为村干部家属上培训课。要求她们“看好门”,监督丈夫不该拿的不拿;“管好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喝的不喝;“盯好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我老婆参加培训回来可来劲儿了,对我说,你可不能胡乱来,咱郊区干部抓进去好几个了。”平坦镇坡头村主任赵秀功笑呵呵地说。

“我老婆总是吼我,守法别违纪,不能乱收礼。有一次我买了两瓶酒,老婆审查了半天,问是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我把买酒的收据拿出来给她看,这才算了事。”张三虎一说完,引得在场的人开心大笑。

“村纪检委员可不是摆设。今年村里有一笔30万元的监理费需要支付,但没走‘六议两公开’,纪检委员发现后,劝我必须走程序才能付。像这种事以前我一句话就办了,但有了规矩、制度,我们村干部就应该按制度办。”李乃珠说。

“以前有制度是光通了线,却不通电,有监督的架子,没监督的行动,多数是个摆设。现在每条都带电,各种监督都在动作,碰着就得办你,没有含糊,没有下不为例。”孙毅说,自“二十条”和“九项承诺”实施以来,全区已有15名村干部引咎辞职,党纪处分13人,追究刑事责任5人。


 

既要马儿快快跑,也给马儿吃好草管理讲规则,激励有真情

破解“一管就死,不管就乱”的困局,乡村干部放下后顾之忧甩开膀子干起来。

过去农村干部自嘲是“没娘的孩子”、“黑板干部”,在任时,辛辛苦苦,卸任后,一无所有。后顾之忧是农村干部的一块“心病”,往往是干干看看,等等站站,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连续性、创造性。

在旧街乡2015年的“综合考核表”上,记者看到,全乡17个村根据乡里的各项考评,排定了名次。表上显示,排名靠前的3位村支书的年工资分别是:33260元、25000元、22200元。

区里从2015年开始实行“一定五有”制度,“一定”是定好岗位职责,让干部明确该干什么;“五有”是干有待遇、考有办法、好有褒奖、进有希望、退有所养。区委组织部对“两委”主干统一管理,由乡镇党委、政府年初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年底考评,与工资挂钩。同时,优先提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村干部;对连任9年以上正常离任,且年满60岁的“两委”主干,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贴。

“这个制度让我们心里暖和踏实”说起这事,村干部们都很动情,纷纷表示,如今村干部有归宿感了,政治地位高了,生活待遇好了,后顾之忧放下了,工作干劲足了。

“困难想着困难的法,没钱干出有钱的活,小钱干出大钱的事。”荫营镇上千亩坪村支书张学友带头成立了千隆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形成了产业链,建设的隆鑫小区和翼德文化广场,让上千亩坪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住得好,有钱挣。

“我们准备继续扩大和完善村旅游业,打造红色文化,带动小杂粮加工和农家乐,预计2016年人均年收入能突破8000块。”旧街乡南沟村书记阎润宏信心十足。

制度严了,规矩多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还高吗?手脚还放得开吗?记者采访郊区8个乡镇和10个村,看到的是干部精气神十足,“甩开膀子、撒开丫子”互相较着劲干事创业。

“经过半年的招商引资,2015年12月18日,镇上投资5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杨浩宇说,“区委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说啥也得干好,不然就没脸面对区委和全镇群众了。”

2014年10月,李家庄乡生态新城大西庄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来参观的村民议论:“咱快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要在以前,这个项目还不知要拖到啥年月。”大西庄村支书靳顺利说,现在走哪都是绿灯,不用操心“卡壳”。

“现在办事清爽踏实,不用操心几里拐弯儿的事,而且组织关心,群众叫好给力。干不出点名堂,几年下来还是‘涛声依旧’,不让村民骂死,自己也得羞死。”赵传寿满怀信心。

“乡村治理好比一张桌子,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就像是四条桌腿。以前只注重民主选举,忽视了其他三方面,桌子就剩了一条好腿,三条腿有缺陷,桌子肯定稳不了。现在用‘六议两公开’加强民主决策,“二十条”和“九项承诺”等强化了民主管理和监督,四条腿都补齐了,桌子还能不稳?再加上对干部实实在在的真情,还能不好好干?”苏秀瑞的比喻形象、道理深刻。

“要想群众不闹腾,必须解决干部不折腾。”回忆对比这几年的情形,苏秀瑞感慨说:前几年上访、告状的乱事提不起来,几乎天天在区委区政府楼下攒着一大片。区和乡镇干部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接访上,难题是推不开、解不完、说不清,闹得干部干啥都少心无肠。这才不到两年,情况就大变了,你们来采访四五天了,还见着区委区政府、乡镇政府有上访的吗?即使有,内容也不同了,反映乡村干部眼下问题的很少,多数是合理诉求和涉法涉诉、拆迁补偿问题。为什么?就因为我们这套让问题逼出来的“六权治本乡村版”接地气、针对性强、管用还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