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山水画,极其重视画家的主观感受,要求画家到生活中去深刻观察,体悟大自然造化之奥妙,感受之神奇,并将身心融入其间,触景生情、感物而动,从而创作出别具独特风格的作品。而古往今来,凡是有突出成就、影响深远的书画大家,莫不是用心体验和探索“气韵生动”“物我为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些经过几千年检验的画论精华。著名画家台启中先生无疑是继承中国山水画中这些最具生命活力传统基因并具有独特创新风格的佼佼者。
台启中,孩提时代,他就对绘画和写字产生浓厚兴趣,并有着极高的天赋。
毕业后,台启中有幸受教于孙大石、郭公达两位老师。拜郭公达老师时,郭老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先做人、后作画,做人做事低调而淡泊,胸怀宽广,平易近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要画出自己的风格,画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的手法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一定要以大自然为师,多写生,多创作,多出好的作品。”如今他们都已是耄耋老人,他们的人品、画品深深地烙在了台启中内心深处。
台启中居于北京的香山脚下,优美而清净。“每次来启中先生住处,发现他都在专心致志作画,很少见他在院子里闲逛,实在是让人感动佩服。”台启中认为,画得好否,关键一个“勤”字,勤看、勤走、勤练,悟从勤中来。为此,除外出写生采风,平时在画室便是作画。他还强调,必须诵古人之书,睹古人之迹,方得气清,气清而后可言气韵。凡画须远近都好看,宜近看不宜远看者,有笔墨无局势也,宜远看不宜近看者,有局势而无笔墨也。这就是每位画者技法的积累问题。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台启中始终未忘记“书画同源”的古训,每每作画之余,常醉心于书法的练习,细心体会书法用笔的规律并不断运用到自己山水画创作中。“书法作为一幅画作的一部分,甚是重要。一幅画画得再好,如果字写得不好,那么整幅作品也就大大折扣了”,台启中说,“所谓艺无止境,学海无涯。1年前的画,今天再看,发现就有好多不足之处。所以,通过自己一直不断的学习,技艺总是在提高的。而要想让自己的艺术向高层次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
台启中先生除实践之外,对国画也有很多高深的理论见解。比如他讲到绘画,需习学纯熟,游戏三昧,而后神行气至,实处有虚,虚处皆实,乃妙合天成。关于皴法,他认为皴法种类繁多,因人而宜,个人的喜好、学识、修养和审美观的不同,皴法的技法也不尽相同。关于国画的色彩,他说到,在国人看来,这个宇宙万有的世界,都是相对调和的存在。黑白两色,是一切色彩的综合,且具有其他单色所无法取代的圆满性。只要黑白之间辅以色彩,画面色调必然统一,其色感亦必丰富。何况国人所追求的美感,不是短暂的艳丽,而是永恒的存在。所以,我们不重视转瞬即逝的花花世界,而追求永恒的超人境界。
启中先生在做人上注重品行操守,注重气节人格。生活上简朴清净,摒弃奢侈享乐。精神上丰富多彩,追求创新,博采众长。广泛汲取营养,增厚文化底蕴,提高精神境界。观他的作品,你会发现画面中没有杂质,仿佛置身于仙境中,一种至真至纯的感觉。好的作品要萧散疏简,清逸空灵不近媚俗。观台启中的作品,我们不仅能够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还能获得让人心静、让人惬意的感受。从中感到在当今浮躁、忙碌、物欲横流的世风里,还有一方心灵栖息、思想升华的净土。山水画是极富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艺术载体。走进台启中先生的山水画艺术世界,如同游览在祖国的壮美山河之中。那里或山川挺拔层林尽染、水流湍急云蒸霞蔚,或恬淡静雅苍翠欲滴、浑厚滋春初霁,风韵万千。灵动的线条在勾勒出山石林木变幻的同时,表达出他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层解读。在台启中的山水画中最可宝贵的,是他的那种精神文化内涵,是山川与人的亲切交流,使人有一种“青山看我、我看青山”的感觉。这是一种摒弃世俗功利的纯粹的审美境界,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移性怡情、净化人的心灵。如台启中画展作品选集中的《霜叶飞虹》、《秋江图》、《雾灵山》、《归舟图》、《万山红遍》等,都写出了山水的性情,写出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感情氛围。
能够留给后人的永远是闪光的金子,抛尽名利的贪欲,平实宁静之心态去做人、做学问,这是画家的根本所在。台启中是这样的画者,愿他创作出更多不朽永恒的作品,奉献给人们。
台启中,字敬之,号墨石。1963年生于山东省胶南市,现为中国国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主席、荣宝斋特约画家,郭公达先生入室弟子。他的作品在全国性书画大展中多次获奖,先后在北京、青岛、烟台、南宁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广泛。作品被中央国家机关、解放军总部、银行、学院以及国内外友人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