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写陶
钱玉清,1968年生于苏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苏州工业园区文联副主席、苏州工业园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刘洪彪草书高研班班长、《书法报》特约评改员。
为国家会议中心创作8米巨制
草书 48x77cm 戴熙 姓氏联 帘外微风斜燕影,水边疏竹近人家
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新华日报》、《人民日报》、《中华英才》等媒体曾其作过专题报道。作品和文章散见于《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媒体。
行书 48x33cm 李白诗句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作品获奖情况及影响力:“2012年兰亭诸子”获奖书家(全国10位);2013年中国书画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2014年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30位书法家;全国首届十大美术新青年(书法仅1人);《书法报》2013—2015年年度佳作奖第一名;2008年、2010年、2014年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人物;“兰亭百家”最佳人气奖(全国10位);苏州金鸡湖“双百”领军人才。
作品多次在美国、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曾在瑞典、法国、马来西亚及国内多地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国家会议中心等国家机构收藏。
让情感“裸奔”
文/钱玉清
经常会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形成目前的风格的,用的是什么笔,临过什么帖,用的是什么纸,……”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真不知如何去回答,因为我从不固定用纸、用笔、用墨,好多次获奖的作品都不是同一种类型的笔写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特性的笔写的,没有模式化的东西可以传授和分享。不同的笔、不同的纸出来的艺术效果不一样,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最好是都去尝试一下,各种特性的笔都可用,然后从中挑选一二款最适合自己的作为常用“家伙”,但我还是建议不要太固定用笔,这样你在同一阶段创作的东西因使用工具、材质的不同而在风格面目上也会有相应的差异。古人云:“善书者不择笔”,这话虽然多少有点偏执,但也不无道理。而且随着创作能力、审美情趣的提高,风格追求、书写习惯的改变,在使用工具的选择上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草书 96x68cm 诗一首 素花明绿叶,朱果耀高林。薄雾羞遮面,秋山若美人。”
还有取法的问题,每个人的胸襟气识、学养修为、阅历秉赋等因素的不同,相应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也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不同的审美旨趣,也就出现了自古以来那么多异彩纷呈的风格取向。就我本人而言,我的取法并不像院校科班学生那样系统、规范,有点零乱和庞杂,平时就挑自己喜欢的临,有点“不成体统”,说得玄乎一点在做“囊括万殊”的努力,为“裁成一相”作准备吧。创作也是如此,基本上我的多数作品都在几近迷惑、混沌和梦游式的状态下完成的,说白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现什么,或者要写成什么样的风格,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感觉这种东西太虚幻和高深了,我认为创作就像说话,要平常一点,不要像作报告一样,正襟危坐,盛气凌人,严肃有余而活泼不够,距人于千里之外状,令人生畏。我曾经听歌唱家蒋大为老师在全国青年歌咏选拔赛上点评选手歌唱技巧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唱歌要像平常说话一样,把你真实的声音传递出来。”这句话对我启发非常大,我想书法创作何尝不是如此,也应该是书者真实情感的畅咏和流露。是书者精神世界的折射和迹化,扬雄《法问·问神篇》云:“书,心画也。”
平时待人接物,处世行事难免落入俗套,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当然有时候也是礼仪和道德的需要。但书法创作就不同了,你大可不必谨小慎微,察言观色。摆脱沉重的世俗桎梏和心里羁绊,还原你真实的本来面目,目空一切,情驰神纵,超远悠游,忘乎所以,让心灵得以放飞,人性得以解纵,情感得以宣泄,我想蔡邕所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也许就是这个境界吧。弱化“技”而强化“道”,将平时的寻研参悟和高强度训练下的高难度技法一并抛之九霄云外。从有法到无法,从有限到无限,物我二忘,才能心手双畅。米芾云:“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在无我的状态下把本真的东西表现出来,最自然的才是最高级的。就像蔡邕所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隶书 135x23cmx2 烟水罗浮路,人我须弥山
唐代诗人高适云:“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所以我特别喜欢清代袁枚的诗文,直抒胸臆,不拘格套。“性灵说”也应是中国书法人文精神最为核心的本质特征。“无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自高”,太做作、太刻意的东西就像做人一样会显得太虚、太假,就像矫揉造作、晦涩难懂的文章总不受人喜欢一样。
“发乎情,止乎礼”,随意所适,行所无事,得意而忘象,“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这就是我理解的最佳的创作状态。将你的真情、真心、真意、真实而真诚地表露出来。驰骋在情感的高原,“裸奔”于艺术的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