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乡村工作 > 访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镇长应杭平

访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镇长应杭平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16-10-22 14:49:09
摘要:

编者按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坟墓搬迁等工作中,各种冲突和矛盾凸显。这些工作涉及利益相关者众多,各种矛盾交织,工作难度大,由此引发的各种事件屡屡发生,也成为地方政府最头疼的难题之一。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党委政府坚持将“两学一做”、以人为本、拔钉破难、干出精彩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坟墓迁移工作的全过程,不仅攻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坟墓迁移难题,锻炼出了干部“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更是取得了社会效果最大化,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推动了政府工作的转型升级。

坟墓迁移掀开白塔镇绿色发展新篇章

——访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镇长应杭平

文/金晓 胡俊强

5月28日上午,随着最后8处31穴无主坟墓的迁移,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文化与旅游综合体项目工程范围内的坟墓迁移工作宣告圆满结束。日前,笔者就此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力、矛盾等问题,专访了白塔镇镇长应杭平。

美丽乡村:白塔文化与旅游综合体项目是白塔镇党委、政府贯彻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仙居建设成富有特色生态宜居城市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重大举措,也是白塔镇建设长三角地区旅游休闲特色小城市的核心项目。以坟墓迁移推进项目建设,这对于完善白塔区块的城镇功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应杭平:白塔文化与旅游综合体项目位于镇政府东侧,属2012年浙商回归重大投资项目、省里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达12亿元,主要是兴建星级酒店、旅游商贸街、高档社区等。这一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破解集镇区的面貌落后短板,提升白塔城市服务能力和旅游辐射能力。

 

项目所在的下崔上宅村、中宅村前周坦地块,原先共有坟墓1000多穴。从2010年35省道田市至湫山段改建工程开始,镇三任班子对坟墓迁移工作都高度重视,至2013年,已有800多座坟墓陆续搬迁。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群众利益诉求过高等种种因素,至今年3月,工程范围内遗留的迟迟未迁移的坟墓尚有242穴,严重影响了项目施工。

3月15日,白塔文化与旅游综合体项目区坟墓迁移工作正式重启,镇里整合全镇干部和社会各界力量,从重启到完成迁移,历时70多天,最终使242穴坟墓全部和谐文明迁移。

美丽乡村:坟墓迁移工作在难度大、时间紧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采取哪些方式方法使得这项工作顺利推进?

应杭平:白塔文化与旅游综合体项目区遗留坟墓搬迁工作是一场拔钉破难的硬仗,工作发动时本人就明确表态,即使不当镇长,也要完成这项工作,打赢这场攻坚战。

白塔镇发展一直受集镇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产业发展不均衡、农村环境落后、干部队伍干劲不足等4大短板的制约,而坟墓搬迁工作更是项目建设短板中的短板。2015年,白塔镇被列入省首批生态发展型中心镇建设示范试点,未来3年是白塔镇改革发展红利加速释放的重要阶段,各大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台金铁路、神仙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都涉及到大量的坟墓搬迁。全镇上下都明白,打赢这一攻坚战不但能极大鼓舞党员干部的斗志,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尤其是保证重点项目落地,切实破解白塔集镇区面貌落后的短板,完善白塔旅游配套设施,打造白塔新形象。

从今年3月开始,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下,白塔镇党委、政府统一思想、知难而上,书记、镇长亲自包干,抽调36名镇村干部组成7个破难小组,整合全镇干部和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召开通报会、协调会、动员会、推进会等多达47次各种形式的会议,对每一穴坟墓认领包干、责任到人,实行“白+黑”、“5+2”工作模式,连续工作70天,通过“户主每周必访”、“子女必访”、“主要社会关系必访”“自身社会关系能用必用”等方式,做细做实搬迁户的思想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美丽乡村:据了解,5月24日上午7时许,白塔镇文化与旅游综合体区遗留的两户3处4穴坟墓依法搬迁,项目区内152穴遗留坟墓搬迁工作完成,另有剩余8处无主坟墓也于5月28日完成搬迁工作。至此,历时7年的遗留坟墓问题彻底解决。请说说在坟墓搬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应杭平:一方面,相关坟墓的户主对迁移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另一方面,文化与旅游综合体项目主体建筑相继竣工,公园、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却无法上马建设。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镇党委、政府。

而白塔文化与旅游综合体内遗留坟墓搬迁工作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一方面,坟墓搬迁工作陆续已经进行了7年。原来移坟的标准是根据2009年文件的补偿标准,对于目前实际情况来讲相对偏低。群体量大面广且利益诉求多元,有的对象户提出条件要求额外补偿,有的挑战传统风俗习惯,移坟户之间形成小团体,共同进行抵制。另一方面,压力之大来自投资商。目前,综合体项目20幢立地房已结顶,7幢高层住宅4幢已结顶。同时项目为浙商回归工程,对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及后续项目引进有重要意义。地上附着物未清理(即坟墓未移)影响开发商项目进度,政府面临违约和失信。白塔镇涉及县级平台众多,度假区、工业园区、台金铁路等项目都涉及移坟工作,综合体项目区坟墓迁移进度直接影响神仙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的进度。

坟墓迁移攻坚战是要打破白塔文化与旅游综合体项目工作的瓶颈。对此,我们集全镇干部和社会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破难”原则,党员干部以“两学一做”为契机,上下一致,迎难而上,拔钉破难补短板,切实为重点项目推进创造更好的环境。

美丽乡村:在推进白塔镇综合体项目区坟墓迁移过程中,你们总结出了哪些经验?

应杭平:白塔镇综合体项目区坟墓迁移工作的顺利完成,做法与经验对其它地方的坟墓迁移、房屋拆迁工作,乃至对基层政府转型、作风建设和各地联系实际贯彻“两学一做”,我认为都具有启示和推动价值。

白塔镇综合体项目区坟墓迁移工作的完成,最终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甚至得到“钉子户”的感动和认同,主要经验可归纳为“一个目标、两手准备、三个原则、四大措施”。

一个目标。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领全镇上下同心协力,盯牢和谐圆满完成综合体项目区剩余坟墓扫尾任务这个目标,誓不完成,决不罢休。

两手准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发扬攻坚克难精神,知难不畏难,敢碰硬,以思想工作和强制搬迁两手准备,两手都要硬,即不能只做思想工作,更不能野蛮强迁。

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依法依规。严格依法按程序操作,确保阳光透明,杜绝早迁吃亏、“钉子户”占便宜的现象。二是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把道理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楚,把思想理顺畅,把工作做细致,依靠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三是坚持稳定第一。工作组人员常怀“四心”,“热心”、“细心”、“耐心”、“公心”,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户对象。同时,关注对象户和社会舆情每一点变化,第一时间消除潜在的矛盾和纠纷。

四大措施。一是营造高压态势。工作组实行“户主每日必访”、“子女每周必访”、“主要社会关系必访”,“自身关系能用必用”,确保营造出坟墓迁移高压氛围。二是做细做实群众思想工作。采取“亲情法、社会关系法、磨破嘴皮法”等工作方法,着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三是做好社会舆论引导。对工作中措施、进展情况以及对象户的诉求等,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做到事前发声、事中发声、事后发声,让谣言和炒作没有存在的空间。四是部门联动执法。关键时刻敢碰硬、能亮剑,对思想工作无效且态度恶劣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钉子户,与公安、法院、检察、民政等部门联动执法,启动依法强制搬迁程序,并针对性地制定了坟墓搬迁工作预案和应急措施。

这些经验是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立足本地实际,借鉴历史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基层政府拆迁和坟墓迁移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美丽乡村:请谈一谈白塔镇拔钉破难、文明搬迁工作经验的推广价值。

应杭平:在当前“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白塔的经验对于其它地方的政府工作应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第一,破解坟墓迁移难题,关键取决于政府的理念、态度和方法。白塔坟墓迁移扫尾工作告诉我们,拔钉破难工作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中间会有无数的转折和起伏。白塔镇本着对事业和群众负责的态度,创新工作机制方法,既破解了迁移难题,也改进了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改善了干群关系。

第二、白塔破解坟墓迁移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可复制可推广价值,是推动仙居“绿色发展”的重要财富。白塔综合体项目区共计迁移坟墓1200多穴,历经6年,既有坟墓迁移工作连续3年陷入停滞的教训,也有最后70天攻坚,完成最后200多穴钉子坟墓迁移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一系列具体综合施策经验,尤其是在群众思想工作方面,总结了“四心”、“三法”等群众思想工作组合拳系列。这些工作经验和方法,在是新条件下打通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维护基层稳定,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作风,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向公共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转型背景下,开展群众工作的有效措施,对于仙居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实现“绿色发展”特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用“拔钉破难”推动“两学一做”的具体落实。“两学一做”的核心在于实践和落实,其实质就是转变作风,全面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方针政策,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白塔镇旅游文化综合体区剩余坟墓的拔钉破难,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队的作用,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为推动“两学一做”在基层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树立了榜样。对于其它地方用“两学一做”指导具体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白塔镇“破难拔钉”精神,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待,体现了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政府工作转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