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坤,号醉墨斋主人,1951年2月生于湖南吉首,先后就读于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高研班,潜心耕耘水墨丹青数十载。近十余年来,对陶瓷绘画亦产生浓厚兴趣,并致力于研究将国画山水、花鸟之笔墨韵味表现在陶瓷上。以个人独特风貌展现于世。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世侨会书画院名誉副院长、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景德镇市高级陶瓷艺术研究院院士等。
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毛主席纪念堂等多家单位收藏。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全国政协礼堂、炎黄艺术馆、韩国、泰国、厦门、长沙、东莞、深圳、太原、哈尔滨等展馆举办个人展及联展三十余次。作品及辞条被八十余部典籍、报刊收录,出版个人书画集多部。
行者饶坤:在国画中行走
行者,高远,达天下。
行,有时不仅是在路途上,对于一些人来说,心中之行更胜于旅途之行。
国画,一门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用最简单的色,最意象的型,表达着最无尽的深刻含义。曾经,在一度充斥着西洋画的美术馆里,我们难觅国画的踪影,时光荏苒,当我们重拾瑰宝,发现其实它就在我们的心里。
用心传承意境之美
国画中,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在外行人眼中,可能只是单调的黑色。然而就是这单调的墨色,却创造了独特的中国意境之美。某日,我们见到了醉墨斋主人——饶坤,一个用人生全部力量传承意境之美的人。
饶坤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工笔画灵气生动。这倒和他的外貌有几分相似,外形粗犷,眼神凌厉。1951年饶坤出生于湖南省吉首市一个世代书香的人家。家庭文化氛围浓厚,特别是他的祖父,一个痴迷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学老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自小饶坤便被要求习字、读书。严格的家教,使尚处于贪玩年纪的饶坤也只能乖乖听话,放学后来不及喝一口水,便要铺起笔墨,勤奋练字了。
像所有人一样,可能我们小的时候都不理解为什么父母非要我们学习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直到长大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实我小时候也不愿意练,多枯燥啊,写不好还有可能被罚。但是有一回班级里出黑板报,老师发现我字写的很好便表扬了我。后来也经常有一些抄抄写写的东西要我帮忙,就慢慢有了自信。也开始自觉练起了书法。”
而说到饶坤的家乡,在湘西这个风景宜人的地方,人们也就显得格外有些情调,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子里摆一些山山石石的盆景,房前屋后的菜地用篱笆围成一圈。用饶坤自己的话说就是“当年没有太多的感觉,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等离开了,才发现这对我后来的国画事业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力量来自困顿的生活
在动荡的年代,饶坤也像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到偏远山区学工学农,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使他放弃对艺术的热爱,反倒是这样一种经历让他和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就了日后饶坤在山水画领域的独特视角与表达方式。
我们感慨他对于艺术的执著,也疑惑这位家中长子在当年那种情境之下,如何能说服家人走上艺术之路?
“其实我的家境是很贫寒的,父母亲虽然在工作,可是家里有四姐弟,还有老人,生活还是拮据的。作为家长当然希望我能够从事一份经济收入稳定的工作来补贴家用,可是我就是喜欢画画。这一点我很执著。在全家人都反对的时候,还是祖父支持了我,让我走上艺术这条路。”
“有钱难买少年贫”。经历过痛苦的人,可能才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家人的支持给了饶坤莫大的鼓励,在闲暇时间他也懂事地四处打工,帮补家用。一次,他跟着别人去打工,帮一个泥水匠干了一个多月,得了四十几块钱。汗水与辛劳换来的工资,饶坤一分都没留,全都给了家里。奶奶叫他留几块钱零用,饶坤却坚持给家里买菜,一分未拿,让人唏嘘不已。
长大之后的饶坤走出了家乡,也从事过很多工作,惟一没变的还是对艺术的热爱。一次,他和同事出差,路过一处挂有牌匾的店面,饶坤一下子被上面的题字吸引了,驻足观看,细细品味,完全忘记了一起出来的同事。不知过了多久,同事冲了过来,一把拉住饶坤喊道:“有完没完啊,快点走吧!”
饶坤笑把此事称之为笑话,同事也戏称他为“画痴”。可正是这种忘我的精神,才促使一个当年在信笺纸背面用铅笔练习写生的孩子,今天能够在宣纸上挥毫记录山川之美。
在国画中行走
国画区别于其他画派的最大特点,便是他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不但要求画者画艺高超,而且字也要写得漂亮,正所谓字画不分家。在这一点上,饶坤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字不必说,画在心中,跃然纸上。不但如此,饶坤对于刻印也颇有研究。所以,泡一壶清茶,听几丝弦音,兴致所至挥毫泼墨,提笔赋诗一首,再盖一方小小的印章,是何等的快意之事!
饶坤爱山,画山。在湘西的成长经历,在张家界下乡的经历,成为他今日无尽的艺术之源。曾经他也有过困惑,盲目的追随,蹉跎了一些岁月,前途看似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在这时,他进入了中央美院等艺术高校,师从多位艺术大师,在名师点拨之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
“在进入学院之前,我一直很想有自己的风格,但是不可否认,眼光有局限,很多时候是浑沌的,虽然我一直在努力。我的人生绕了一些弯路,但在我最困惑的时候得到了高人指点,才得以让我现在能够自由驰骋。人生知音难觅,良师亦是如此。”
找到了方向,便要继续上路,饶坤犹如狂奔,在国画的道路上不断尝试,既要学习古人对国画的优良之法,也要不断寻找自我,创新发展,求新求变。
在采访中,饶坤不止一次地说道,国画对人的国学要求很高,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是否画画,中国文化本身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我常常建议年轻人多了解一些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文化非常深厚,不是几根蟠龙金柱那么简单的事情。现在社会这么浮躁,中国文化是可以让一个人沉下来的。”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心怀天下的人,怎么会有不成功的理由?
“学艺要先学做人,有些人浮躁,体现在方方面面。画画,写字,都是。急功近利,想走近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想走近道。画画有什么难的,不就是照着别人画吗,先画到这个程度以后再向大师学习、领悟。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这样。我没有理解其中更深邃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一幅好的画,你按山水来说,它给人展现出来的是那种云烟的飘动,除了画面感受到的东西之外,要让人感受到画外还有很多东西,能够让他去遐想,这样才是一幅好的画,作者和观者在共同创作,应该是有这么一个过程。”饶坤说自己是学画半生,锲而不舍。其实人生不正是如此吗?
面对名利,饶坤看得很淡然,在他心里,只有画才是他的全部,是他毕生的追求。
人从画中来,饶坤用几十年时间,走在画中,行在画里。多才多艺这四个字显得有些苍白,我宁愿称他为“行者”——一个用心行界无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