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大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15-4-12 20:11:06
大理市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
摘要: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滇西中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五顶桂冠于一身,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市内共有25个民族居住,其中白族人口占67%。全市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辖10镇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111个村委会、31个社区居委会。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滇西中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五顶桂冠于一身,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市内共有25个民族居住,其中白族人口占67%。全市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辖10镇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111个村委会、31个社区居委会。
大理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州、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和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围绕“编制好规划、走出好路子、建设好村庄、构建好体系、营造好村风、培育好村民、建设好班子、完善好制度”等八大目标任务,着力抓好“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发动群众、编制建设规划、典型示范带动、整合部门资源、完善政策措施、绩效考核奖惩”等各项重点工作,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事业更加进步,农村面貌极大改观,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高位推进“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工作
“十二五”期间,大理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总结推广“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以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为中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超前编制了《大理市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下发了《中共大理市委大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了《中共大理市委大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按照州级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实施好州级中心集镇、百村整治和扶贫整村推进工程;结合大理市实际,按照“一乡十镇百村千家万户”的总体思路,精心实施市级新农村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工程;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八八六六六”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八大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大统筹”,重点实施名镇名村创建、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乡村旅游、农村社区化、“1+6”联动等“六大示范工程,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农村金融体制、户籍管理制度、新型农村房屋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等“六项配套改革”,切实采取“六大工作措施”,努力把大理市建设成为全州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和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示范区。
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全面推进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工程
在“十二五”期间,大理市将在环洱海流域海西、海北和环海路沿线的村庄中实施100个“百村整治”项目村,每村由州市两级各补助经费80万元。项目村以“人文大理、幸福家园”为主题,按照“四化”建设标准,实施好“八个一”建设工程,努力把洱海流域地区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繁荣、村庄秀美整洁、人民富裕安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把大理海西打造成为大理农耕文化的承载区、千年文明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展示区以及康体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区。
坚持标准、分类指导,高规格实施好中心集镇建设工程。
依托中心集镇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打造以优势产业聚集区、特色旅游发展区、加工流通集合区、重点项目辐射区、民族和谐聚居区等为主要类型的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9个中心集镇。围绕中心集镇,按照“有一条标准化的主干道、有公共活动场所、有自来水、有公厕、有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有村庄发展预留地”的“六有”标准,建设10个州级中心村;按照“治脏、治乱、治差,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能源,住房民族特色化、道路硬化亮化、厕所畜厩卫生化、垃圾收处定点化、村庄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洁化”为内容的“三治五改六化”建设标准,建设15个州级示范村。
把握形势、积极创新,深入推进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工程
以稳定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并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在认真实施好省级扶贫重点村和15个州级整村推进项目村建设任务的同时,积极争取省级整乡推进建设项目和产业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建设项目,千方百计为我市贫困地区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研究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产业长效扶持办法。进一步完善部门和领导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度,强化对帮扶效果的考核问效,不断提高社会挂钩帮扶的效果。
抓点带面,点面结合,努力实现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在重点抓好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的同时,市级交通、水利、农业、畜牧、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环保、工、青、妇、供销、科协、建设、规划、发改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向中央和省州争取项目和资金,为全市新农村建设争取更大的投入。要继续加大市级财政对农村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中央和省州项目资金配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公共财政投入农村的覆盖面。要努力发挥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指导员和派出单位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动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发掘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有效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做到户户有行动,村村有项目,年年有变化。在实行重点区域、示范片区重点突破的同时,兼顾面上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保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努力形成政府扶持、部门联动、乡镇主抓、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