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绿水如弦,阡陌纵横,屋舍俨然。走在大河镇兴红社区宽敞的硬化公路上,初来的我,刷新了对乡村印象的另一种看法,和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云泥。使我不经的感慨:这里不像是一个村庄,更像是一个管理有方的高档小区,房屋错落有致,农田规划有序,平整的路面几乎看不到垃圾。不由的想为眼前这美丽乡村介绍一番。
大河镇兴红社区位于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西南部,地处原双溪镇铁山脚下,双沈公路穿境而过,国土面积17平方公里,2018年被授予区级文明社区。说起社区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赞不绝口。“村里以前房屋破旧,大家也经常往路边倒垃圾,环境糟糕。现在社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美了、道路宽了、卫生好了、水也清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好了。”村民李诗明喜笑颜开的说道。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规划先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日常性环境卫生督导检查和长效机制建立,干群意识显著增强,社区面貌因此发生较大变化。镇领导积极组织社区班子调查研究,讨论座谈,多方征求意见,结合社区地理位置、土地情况、产业结构等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就美丽乡村方面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社区。
据悉,兴红社区班子根据制定的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了9栋500余套易地搬迁安置点一处;新修河堤600米;实施到组公路硬化全覆盖,启动了社区绿化、文化项目提升等一系列工程。合理配置建造了村庄内公厕2座,做到了专人管理,时刻保持干净整洁。经过持续环境综合整治,社区道路、房前屋后、墙体周围干净整洁,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105盏,适宜绿化地段、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树种丰富,农家小院环境优美,昔日破旧的村貌如今“破茧成蝶”。有了明亮的路灯和文化活动广场,晚上出来散步的人也多了,沿路空气清新,村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社区主干道、到组干道进出畅通,路面全部硬化,路网布局合理。农户饮用水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饮水安全达到全覆盖,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保证率达到了100%。
“2018年,经过努力,筹资150万元,建成了社区办公楼、村卫生室、投资60万元建设文化娱乐广场、投资200万元建设新民教育基地等服务设施,目前设备齐全,规章制度健全,活动开展经常。村民普遍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投资50万元改建兴红小学操场,确保学前儿童全部入学,适龄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达到了全覆盖。”支部书记康友钦自信道来。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这句来描述现在的兴红社区,恰如其分。居社区负责人介绍,以全长500米的主街道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建设有村史村情墙、文化传承墙、民俗风情墙等,体现了兴红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外围墙水泥粉墙716㎡, 围墙仿古式围墙拾脊230米,仿古式广场前文化墙31米,粉刷墙面6800㎡,水渠加盖板480米,水泥硬化580㎡。
多年来,社区班子始终注重农民教育,积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深入学习宣传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自我教育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策水平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提高务农技能,培训数量逐年增加,确保每个家庭掌握一门使用技术。组建了文体活动团队,投资200万元修建康氏教育基地,投资100万元建设了3个文化活动广场,设置了文体器材。教育村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崇尚生态文明。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村风民风淳厚朴实、文明和谐。
“美丽乡村并不只是环境优美,还要有产业支撑”社区主任邓仁保介绍。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社区耕地面积2309亩,林地7137.5亩,主要以劳务输出、拐枣栽植和家畜养殖为主导产业,种植业以水稻、玉米、红薯为主,核桃、蔬菜为辅,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本村主导产业占产业收入达到了45%以上。下一步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部署,在摸清集体财产的基础上,量化股份,成立兴红社区股份合作社,让群众参与股份分红。
如今的兴红社区,绿意浓了、环境好了、干部群众关系也更加密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是要让老百姓提升幸福获得感。通过厚植农业‘家当’,擦亮农村‘颜值’,提升农民‘底气’,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大河镇党委书记王诚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