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先锋人物 > 李成:退武不褪色 脱贫攻坚当先锋

李成:退武不褪色 脱贫攻坚当先锋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20-11-5 13:00:09
本刊记者 刘德 赵斌 姚宝江 段香花
摘要:

退武不褪色 脱贫攻坚当先锋

——记一名退伍老兵回乡参与打赢脱贫攻坚纪实

瓜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成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瓜园村,地处大青山脉分支,毗邻桑干河,多风偏寒、少雨干燥、缺少水源、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全村共有496户111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487人,贫困发生率达到43%,有耕地3020亩,但无水浇地,生活在这里群众,世代以耕种玉米、小杂粮为生,是一个既无资源优势,又无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缓慢,群众增收无力的贫困村。就是这样一个无望的贫困村,正在感受着李成这名退伍兵带来的变化。

2002年,李成从武警北京总队退伍,进了县里的碳素厂工作。2012年晋投玄武岩开发有限公司建厂,因他勤劳肯干、技术过硬,是远近闻名的专业能手,就特招他入厂,并很快提拔为车间主任,管理100多工人。2015年,习主席向全党、全军和武警部队发出了“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在这样一个攻坚的关键阶段,瓜园村原老书记因病辞职,村里事务无人管理,村民脱贫致富更是无望。李成知道这件事后,毅然决定放弃优厚的工资待遇,回乡创业,带领全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回村后,他就被选为了新的党支部书记。为了给群众吃下“定心丸”,先自筹20万元资金,把村容村貌进行了彻底整治,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当年秋,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落户瓜园村,打机井6眼,1800亩旱地变成高标准农田,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村里青壮劳动力外流,没有支柱产业,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景不大,动力不足,仅靠标准化农业难以打开致富之门。李成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这时,他听说,武警山西省总队坚决响应习主席号召,坚决贯彻中央军委、武警党委决策部署,拟定在“燕山-太行”连片扶贫开发区选定特困村,作为定点帮扶村。曾今作为一名武警战士,他深知老部队的务实作风和反哺群众的真情实感,马上就给武警山西总队的领导写了一封信,既表达了一名武警退伍老兵想带领父老乡亲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愿,又列出了对瓜园村发展规划和设想。总队很快派人来瓜园村考察,2017年初,正式确定定点帮扶瓜园村。总队主要领导对李成说:“你是一位武警退伍老兵,但我今天仍然把你当成一名武警官兵来看待,勇往直前,坚决完成任务的基本不变。”老领导的勉励,和群众的期盼,让李成更加坚定了带领群众走出贫困的决心,他庄严作出承诺“一定会把部队的优良传统传承发扬好,坚决打赢家乡脱贫攻坚战”。

山西省武警总队实地考察

没有好的产业支撑,光凭“输血式”的注入资源,村里是走不长远的,李成深知这个道理,主动会同山西省总队驻村帮扶人员,积极与政府业务部门沟通,结合本村实际,决定紧跟区委、区政府发展黄花产业的号召,带动贫困户种植黄花。想发展黄花种植业,最紧要的是必须要有大面积连片的土地和启动资金。经与武警总队帮扶人员10余次进行调研论证,决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支柱产业,带领群众成立园沃黄花专业合作社,将全村贫困户181户,487人全部纳入。流转土地之初,由于资金不足,老百姓普遍观望,不愿意把自己仅有的耕地交托合作社。面对这一情况,武警总队出资36.2万元,全村181户贫困户每户提供2000元作为入股资金,作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

 “要想打造过硬产业,就必须长远谋划,力争走在县区前列,成为全区的标杆,赢得充足动力和发展空间,就是要把金色的黄花发展成脱贫致富的产业链”,武警总队和李成想到了一块儿。为了稳固黄花种植产业,武警总队和李成将黄花种植产业定名为“金色”产业。总队在援建黄花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投资67.2万元,建成900平米的“金色储库”(黄花菜储存冷库),含黄花菜加工、烘干、冷藏设备;投资60万元,建成10000平米的“金色晒场”(黄花菜晾晒场),农闲时也可以作为村文化活动广场;协调政府筹措资金300余万元,购置10台黄花烘干设备。今年收成鲜黄花21万余斤,干黄花3万余斤,年度收益130余万元左右,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产品售卖分红人均增收2700余元,年内预计全村有126户340人将脱贫摘帽。

村民采摘黄花


为了解决农闲时节村民无事可干、无收入的问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李成又联系、组织本村妇女到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学习编织技术,并建起了“巧娘宫”编织分厂。2018年,“巧娘宫”分厂编织产品1000多件,收入10多万元。2019年初,李成又组织部分编织能手去山东考察,联系柳条苗木,学习掌握了柳条栽培、蒸、碾、分、泡、染等技术,并从山东省聘请回柳编师傅,手把手教巧娘编织,巧娘们的编织技术越来越高超、精湛,编出的产品款式也更多了,编织产业成为该村的又一项拳头产业。

2019年10月,李成又多方联系引进了红灯笼编织项目。同时,合作社通过参加会展、网络贸易、电商等多种平台开拓市场,扩大黄花、柳编产品和灯笼的销量,带动群众和村集体增加收入。2019年,合作社黄花销售收入260万元,手工编织、灯笼产品销售收入60万元,人均增收3600多元。

在产业帮扶的基础上,李成与武警山西总队积极对接沟通,发挥部队优势,广泛开展党建、文化、医疗等扶贫帮建活动。总队先后投入17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83人;定期慰问贫困群众,开展送医送药活动,为特困群众庞映志免费治疗重度静脉曲张;云州区中队党支部与瓜园村党支部常态开展互学互助活动;支队官兵冒雨协助群众采摘黄花,帮助清整村容村貌;总队业余文工队多次深入该村慰问演出,与群众共同编排的文艺晚会在云州区“黄花飘香”文化节汇演上引起强烈反响,现在的瓜园村,是云州区的名村,多次承办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黄花产业现场会,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

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李成在组织做好本村防疫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将14449元爱心捐款和500斤黄花送到湖北省疫情防控第一线,向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奉献爱心。

昔日军营作标兵,今朝回乡立新功。李成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当代转业军人的优秀品质。近年来,他先后被共青团大同市委提名为“脱贫路上好青年”,被云州区委宣传部、共青团云州区委授予“脱贫攻坚优秀青年、乡村振兴杰出才俊”,被大同市委组织部评为大同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大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同军分区政治工作处提名“最美退役军人”,被中共大同市委组织部、共青团大同市委授予大同市“十百千”青年人才计划新时代乡村好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当我们面对面的交谈中,李成曾这样回答说:“我是一名军人出身”军队是一说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他的宗旨是学到过硬的本领;培养出军地两用人才,在部队保家卫国,回乡后,能为家乡做出贡献,我这样做正是受部队培育出来的结晶。脚下的路很长,肩上的任务很重,面临着任重道远的担子,我有信心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