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网欢迎你!
|
您所在的位置:美丽新农村 > 三农论坛 > 杭州市小微水体现状及治理探索

杭州市小微水体现状及治理探索

来源: 中国美丽乡村网 编辑:Admin 发布日期:2023-9-14 21:56:34
屠征波 施银燕 裴东阳
摘要:

小微水体是水生态环境的“毛细血管”,对水生态保护和调节作用不容小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小微水体可以作为城市的点缀,提升城市品质,增添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农村,可以提供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改善人居环境。小微水体不仅有生态涵养价值,而且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对群众影响也最为直接。

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在杭州翠苑社区调研中要求当地抓好社区池塘整治工作。因为小微水体规模小、分布广、所在地区发展水平各异、不同地区治理能力差异等原因,小微水体创、建、管存在不少难点问题。本文通过杭州市治水办相关工作经验和举措,探索小微水体建设的现实意义,并探讨小微水体建设和运行的有效手段。

一、基本概况

根据杭州市智慧河道云平台数量统计,全市共有登记注册小微水体12297个,规模以上小微水体3536个。杭州市“五水共治”开展10年来,在小微水体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水质有明显提升,逾60%水质达到三类以上,部分水质稳定在‖类标准。

近几年,杭州市各地陆续探索并出台小微水体长效管理类文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2017年由拱墅区、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和杭州市区河道监管中心共同起草地方性标准《城市非河道小微水体管理与养护规范》;2015年、2016年杭州市治水办分别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水共治中小沟小渠等水体责任制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小微型水体整治要求的通知》;2021年市治水办又制定了《杭州市小微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和《杭州市小微水体治理样板评分细则 》。

2021年和2022年杭州市共创建优秀小微水体、美丽池塘1000多个。2023年将100个池塘整治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并启动乡村水客厅创建行动,完成水环境整治,创建一批景美境幽、亲民便民的水客厅,增添当代城市形象,增加百姓的获得感。

二、经典案例

杭州在小微水体整治中出现了许多经典案例。富阳区春江街道八一村羊家浦的小微水体,十年前还是一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百姓唯恐避之不及的池塘。其西南面原有一片7000平方米脏乱差的泥地块,每逢雨天,脏水便流入池塘。而今,村里经过回收采用“一米菜园”模式整治,将泥地块建成共享菜园,由专人管理种植,收成后统一分发配送,村民免费共享,不仅改善了水环境,更让村民有了满满幸福感。

翠苑一区九曲池(西湖区翠苑街道供图)

西湖区翠苑一区的“小池塘”最近很火。“这里叫西山晚翠,这里是九曲醉月,还有叠石晨霞、东池锦麟等,我们居民自发地给九曲池‘安排’了十大景点,拍照的人可多了。”翠苑街道治水工作人员范书达每次经过翠苑一区都要感慨一番,“原本雨污没分流,水又脏又臭,现在已升级为小区的生态景观公园了。”通过对九曲池底泥生物清淤,排查、修复、封堵池塘四周沿岸污水渗漏点,创建沉水、挺水、浮水等水生植物系统及水生动物群落,新增配水内循环系统和液位控制系统,添加喷泉装置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举措,如今九曲池水质得到显著改善,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达到Ⅲ类水质标准,2022年获选“杭州市十佳精品小微水体”。

桐庐双溪

桐庐阳山畈新塘

小微水体的治理,美丽家园的打造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桐庐县横村镇阳山畈景观塘位于阳山畈村中心广场西侧,水域面积约1300平方米,通过小微水体改造,现景观塘水质稳定达到III类以上,能见度1米左右。景观塘一面为村民生活洗涤埠头,一面设置仿木栏杆及游步道,再配合水车、灯光效果,景观塘成为了阳山畈村民的“网红打卡点”,被评为2022年度杭州市十佳精品小微水体。桐庐县通过水客厅创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中治水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

三、存在的问题

1、定义不够明确。近年来杭州市出台的《规范》和下发的《通知》对小微水体定义、分类和概括不够明确。水体多宽、多深、水域面积多大是小微水体没有一个准确的范畴。统计上来的水体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小的水域面积只有15㎡,大的有30000㎡以上,如八卦田遗址公园水域面积38000㎡,萧山科技城内出现了62000㎡的小微水体。在数万方以上的水域不应列入小微水体,应列入河(湖)名录。

2、未纳入省里考核体系,没有专项资金。目前小微水体治理没有纳入省里考核体系,缺少行业标准,没有专项资金,缺少配套长效治理方案。各辖区虽然都有自己的管理队伍,但缺乏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治理标准和范围。由于没有纳入省里考核体系,对小微水体治理的重视度、资金投入与纳入考核体系的河(湖)水系的治理有着明显的区别。

3、水质经常出现反弹现象。由于近几年杭州市城市化推进迅速,人口增长较快,多地小微水体不堪环境负荷,出现了浑浊、感官差、淤泥严重等水质反弹现象。水体治理是一项动态工程,因为人口是在不断增加和流动,污染源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流动。每年全市人口新增几十万,就余杭区良渚镇每年增加三十来万。所以余杭、临平等人口流入多的地方经常会出现水质反弹现象。

4、公众参与度不足。小微水体维护缺少宣传,公众参与度不足,周边居民对小微水体的保护、管养意识淡薄。水体被侵占、管理不到位、种植、养殖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有些村民仍保留着在家附近水塘边洗菜、洗衣服、洗农具等习惯,还需加大小微水体维护的宣传。如钱塘区把小微水体维护列入村规民约,极大提高村民参与度。

四、下一步探索建议

1、明确概念,精准统计。目前小微水体还没有一个明确定义,所以要明确概念,避免概念模糊化。建议水域面积10000㎡(含)以下的水域定义为小微水体,10000㎡以上的水域列入河(湖)名录。依据是山塘定义最小库容是10000m,因此把比山塘小的水域可以定义为小微水体。小微水体再细化成小水体和微水体。水域面积1000㎡以下为微水体,1000㎡以上10000㎡以下为小水体。定义明确了就可以精准统计管理,避免出现因小微水体内涵外延不明确,造成无法列入管理体系的尴尬现象。

2、精准分类,精细治理。《规范》虽然对小微水体分ABC三类,但分类比较模糊,类别不够明显,难以开展精准治理。建议小微水体治理以乡村、镇街、城区、旅游景点各地域的特色分类治理。乡村体现返璞归真,注重生态治理、湿地治理;镇街挖掘历史、人文、礼仪、红色记忆等特色;城区和旅游景点建艺术性的景观水体,可以从单一的水体向空间更立体、功能更丰富的方向延伸,如音乐喷泉,艺术雕像,提升城市品质。

3、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建议将小微水体治理纳入考核体系,形成有力抓手。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全市应做统一梳理,摸清小微水体家底,登记造册(重新填报并定期更新),明确小微水体权属,细化村社、镇街、属地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扫除管理“死角”“盲区”。因地制宜制订“一点一策”治理方案,严禁未经审批填埋小微水体。根据《浙江省水域保护办法》和省水利厅水域动态监管要求,建立占补平衡机制。借鉴河(湖)长制查漏补缺,对登记在册的小微水体做到沟渠(池塘)长设立全覆盖,通过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化管理,实现“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

4、加强治理,落实资金。建议把小微水体治理列入市重大整治项目。发挥政府以奖代补等激励手段,调动各级责任部门力量,形成有力资金保障机制。针对小微水体小、散、多特点,建议城市小微水体由市城管局牵头,农村小微水体由市林水局牵头,向省市两级财政争取专项资金。按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要求和“分类分水处理”原则,通过化粪池、隔油池、生态池净化处理,实现城市无污水入河入小微水体,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以长效治理为抓手,实现“大河小水”无垃圾、无违建、无淤泥、无污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