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其中有很多人将写意花鸟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艺术,并出现了很多具有卓越成就的艺术大家。如明代的沈周、徐渭,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等等,可谓大家辈出,各领风骚。
历史上许多画家寄情花鸟,这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亲和有关,也与画家的追求有关。身居京城的湖北籍画家刘芳绪先生就是一位执着从艺,尽展一花一世界的佼佼者。
近日,笔者来到北京宋庄小堡艺术工厂拜访著名画家刘芳绪先生。在他的画室中,墙上挂满了他的作品:有春日里活灵活现、神态各异的小鸟,也有秋霜下迎风含笑的小花……笔尖所到之处,看似不经意,却勾勒出丝丝生气,令人回味无穷。
刘芳绪,1965年出生在湖北当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乡的“每一湾溪水、每一条小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树林”,都是他儿时最快乐时光的深刻记忆。而同时伴随着的是贫穷,因为家里人多,无论怎样辛苦劳作,也无法使生活变得好些。五六岁时,刘芳绪就非常懂事,常帮家人干点轻活,上小学的他认真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老师兼职给同学们上书法课,身为班长的刘芳绪既好奇、又兴奋,常常是听得最认真,字也写得最好,老师很是称赞,并鼓励他好好学习书法。那一年腊月,离大年三十还有几天,他就大胆地写了一幅春联,并贴在自家大门上。这件事在村里立刻引起“轰动“,左邻右舍纷纷拿来纸张请他写春联,刘芳绪非常兴奋,热情为大家写春联。后来,邻居们为表达谢意,还给他送去鸡蛋、棉花糖等好吃的,而这也成为刘芳绪童年引以为傲的事。
一张白纸就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一杆笔就是耕耘人生的铁犁。三年级语文老师的一次点燃,艺术开始植根于刘芳绪心中,并慢慢发芽、成长。“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白纸,就用废报纸练习,有时候就用枝条在泥地上练,倒也其乐无穷。”为了生计,高中毕业后的刘芳绪先是在家乡国营草埠湖农场种了将近一年地。年仅17岁的刘芳绪白天辛苦劳作,晚上常常点灯熬夜,写字画画。第二年,他辞去农场种地工作,又到一家砖瓦厂供职。由于刘芳绪能写会画,每逢五一中秋十一等节日,厂里诸如出黑板报的工作都会让刘芳绪去做,而这往往是他最兴奋的时刻,可谓英雄终有用武之地。平时,厂里的事务十分繁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对书画更是苦练不缀。不论自学多么坎坷,不论路途多么遥远,不论生活多么辛酸,刘芳绪一直坚定地朝着艺术的方向努力前行。一次,刘芳绪到县城出差,看到美术培训信息,便萌生到县城学习的想法。厂长得悉后,大力支持并借钱给他学习。而就在县城学习期间,他有幸结识了著名花鸟画家季士林先生并拜师学艺。“跟随季先生学花鸟,使得自己艺术之路有了大踏步前进,是飞跃式的。”刘芳绪坦言。由于有书画特长,他还先后到当阳市规划局和当阳市织布厂工作,但不论在哪工作,刘芳绪总是经常到风景较好的临县远安县写生。写生期间,通过远安山水画家胡洪先生引见,结识了远安县委宣传部,文化局领导及书画同道。文化部门领导及同道对他非常赞赏,邀请他到远安办美术培训班,也希望他能带动远安文化艺术发展。就这样,刘芳绪毅然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到远安县办起了美术培训班,从事他挚爱的事业。
春华秋实二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办美术培训班以来,刘芳绪已培养了大批学子,有很多甚至成为国家级书画家。吾生也有涯,而知识亦无涯。2014年,刘芳绪将远安书画培训工作交给儿子负责,自己则负笈北上,开启又一次艺术之旅。时空变迁为他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2014年他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郑瑰玺导师工作室,2016年又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师从花鸟画大家詹庚西先生。首都浓厚的绘画艺术氛围深深地吸引着他、感染着他,令他不能自已,心无旁骛地投身绘画事业。
几十年来,刘芳绪不事张扬,刻苦研练,持之以恒,积淀了丰富的学养。其作品灵秀间不失苍劲,沉静、内敛中透出儒雅和洒脱,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感。
从笔墨技巧上看,刘芳绪先生的作品墨色浑化交融,笔势灵动飘逸,运笔洒脱。如《胜似春光》,画面饱满,墨色浑朴,水墨清新雅致的基调与明丽隽永的色彩巧妙地糅合为一体,黑色的树干与黄色的菊花相互交织,虚实相应,自然浑化,天趣横生,毫无突兀生硬之感。又如《院篱小景》,更加显示了刘芳绪先生娴熟高超的技巧,其位置经营考究,两株枝繁叶茂的丝瓜叶,两根硕大的丝瓜,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空间,其间两片淡黄色小花穿插,虚实相生,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搭配得和谐得体、浑然天成。作者充分发挥水墨的表现力,运用水墨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画面下方两只飞翔的麻雀穿插其间,迎风飞舞,为画境增添了生动的情趣,产生了风神气爽、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单纯的描花绘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写意绘画注重“意象”,富有人文内涵,给予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启示。因此,它的“意”,只有在文化的支撑之下,才会产生蓬勃的生命力。这就要求画家要有一定的国学素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广收博取,然后偶有所感、所悟,托诸笔端,才可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观刘芳绪先生作品,我们能深切感受到那种充满画家灵性、气质与修养的意境之美。这里各种各样的植物,或枝、或藤、或花、或果,都是那么富有张力地叠陈着、生长着,或浸染着露气,或充满着阳光,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地展示着生命的律动。而这种和谐境界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画家笔下出现,我想这是他性情的自然而然地流露,也是他有意追求的花鸟画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刘芳绪善于在变化多端的自然环境中捕捉不断变化的花姿鸟态,捕捉彼此之间的情态关联,更捕捉与心境情绪相关的动人画面,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将大自然中的一切可以入画之花卉鸟虫尽归于笔下,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达自己的感悟,以及朝气蓬勃、丰富多彩的生活趣味。观其《迎春图》,那桃瓣嫣红的面容,那柳叶细密的睫毛,那水波脉脉的眸子,还有那喜鹊婉转的歌喉,我们分明想象得到从冬天凛冽的寒风中走来,温存着融化坚冰的温度,一路行来,春天真的来了。作品《春光融融》,画面中紫藤缠绕,两只飞翔的麻雀穿插其间。随风飘来的花香,悦耳的鸟叫,清新的空气,一派恬静质朴的祥和之趣。整幅作品勾染相间,洗练准确,笔简神完,动静结合,洋溢着喜悦的心情。再如他的《映山红》,正如宋人“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意那样有戏。在火红的映山红映衬下,两只小鸟几乎平行展翅高飞在一起,是飞向大海?飞向遥远的北方?抑或春季盎然的南方?画面上形成的是比翼齐飞图景,具有极强的运动感与节奏感。内容形式上别致新颖、独具匠心,让人从图景中生发联想、追求美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总之,纵观刘芳绪的花鸟作品,花情鸟姿意味无穷,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时完全进入一种情畅志荡、心遥意远、怡然自得的境界,无论花鸟鱼禽,都能从中窥见画家笔墨的自由精神。“观刘芳绪老师作品,一方面会勾起我们对童年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与温馨向往,他的画面中往往体现出清新童趣与质朴温情。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中所阐发的又有对宇宙万物由衷的讴歌与赞美,对奋进向上的追求以及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感动。”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杨光学如是评价。
古人云:“凡书,趣之秀,味之永者,不在点化之功,而在风神之高,而风神之高,在于人品之高。”刘芳绪认为,为人做事,人品第一。正如著名画家杨秀泽所说,“对自己真诚,对朋友真诚,对人生真诚,对艺术同样真诚。刘芳绪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真诚面对自己理想的人。”
是的,在与刘芳绪促膝交谈中,聆听他那坦诚率直的话语,其对艺术的见解精辟而迈乎时流。而他突显着的谦逊平和之品格,让人感佩铭心。我们深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刘芳绪先生将会用他的丹青妙手,创作出更多让大家喜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