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龙安,景色如画。走进龙安区龙泉镇于串村,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旁,太阳能路灯排列有序,粉刷过的墙壁分外亮丽,一处处设施完备的文化广场,一个个干净漂亮的农家小院,呈现一派喜人景象。
该村以前是村里道路晴天风吹尘土飞,雨后泥水横流行路难。全村没有路灯,天一黑村民便很少出门。环境也是脏乱差,杂物堆放乱七八糟,粪坑垃圾散发臭味,更别提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了。
马投涧镇小米之乡
于串村位于龙泉镇东南土地贫瘠的丘陵地区,省级贫困村,现有贫困户12户20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脱贫资金280余万元,新修道路4900余米,实现了水泥路面“户户通”,为让全村百姓吃上自来水;新打机井一眼。为方便村民晚上走路,装太阳能路灯140盏;还新建文化舞台1座、水冲式厕所1座、村活动室17间、健身文化广场2050平方米,绿化了主次干道,全面实现了“七通七有七能”目标。
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同时,也推动了该村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美丽工程’。
于秋平介绍,在该村脱贫摘帽的同时,他们又为村民做了多种实事。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提升村容户貌美化还开展了村路边、田间环境治理,绿化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开展“美丽庭院”活动,实现家居环境干净美、种树栽花绿化;引入保洁公司,还实现垃圾日产日清,道路一天两保洁。
他们在村外则升级乡间道路,种植特色行道树;改造180余亩太子参产业园,打造休闲观光式产业园区,努力形成内有美丽村庄,外有美丽田野的美丽乡村升级版。于秋平说“美丽工程”,是指龙安区编制的《龙安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2018—2020年)实施方案》,方案以扶贫为出发点,进一步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水平;以“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村容村貌、农家庭院综合整治;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与助力扶贫攻坚相结合,从表面到角落,从村内到村外,从村容户貌到美丽乡村,努力实现贫困村人居环境、文明乡风、文化生活,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新农村。
善应镇山青水秀
于串村的蝶变之路是龙安区贫困村嬗变的一个缩影。从群山连绵的善应镇、马家乡,到沟壑纵横的龙泉镇、马投涧镇,平坦的道路、新装的路灯、精致的游园、健身的广场……完善的基础设施正逐步成为该区41个贫困村的标配。
目前,龙安区各个贫困村都按照《美丽乡村实施方案》推动“净化、绿化、美化”升级改造,因地制宜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在解决了“出行难”难题的太行山东麓贫困村马家乡赵河村,不同特色的“农家乐”小院点缀着整洁美丽的小山村,火红的灯笼招呼着四方游客。村外树木浓密,红彤彤的山楂、柿子高挂枝头,共同描绘一幅五彩斑斓的秋景图。
昔日用水用电难、活动设施匮乏的龙泉镇吴家洞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文化广场功能齐全。通过规划村内花乡主题景观带,村外上千亩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三季有花、四季旅游、花海簇拥的贫困村,正成为景美水美环境美的花木基地和旅游景点。
龙泉镇花乡苗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龙安区把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作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和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2018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51万元,安排项目101个。新修道路99163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10盏;新建文化广场14处,活动室52间;粉刷墙壁73220平方米,绿化8900平方米,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该区将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打造相融合,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通过兴建文化广场、文化墙、图书室、活动室,组建文化宣传队,定期开展文化讲堂、道德讲堂活动,推广“一约四会”“三好三强”新观念,推动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在贫困村落地生根,为贫困村建设美丽乡村、争创文明乡村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今年脱贫,明年奔小康,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贫困户赵大娘满脸喜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