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王二岗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美丽村庄,2016年8月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人们在参观明清建筑、高树勋纪念馆路过玉皇庙(现在的文化大院)的时候,就会看到竖立在大门口西侧平台上的这座《知青记事碑》。
这是2015年5月为纪念安阳市首批赴安阳县马投涧公社知识青年下乡50周年由本村村民和知青共同建立的。碑文以记事的形式记载了1965年6月4日,安阳市首批赴安阳县马投涧公社王二岗大队68名知青的文字资料。是目前安阳周边地区有据可查的唯一一座知青记事碑。碑体是牙白色花岗岩材质,碑座系青石制作。按类别应称”卧碑”。(即横式)正面碑文由王二岗知青、安阳县马投涧公社1965年知青联谊会秘书长徐忠信和名誉会长贺振武撰写。不毁不誉、不褒不贬,不加任何评议,不带任何色彩,给人留下更多的思考和评说空间……碑的背面镌刻着68名知青的名单。
碑文: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主席号令 全国响应
一九六五 六月四日 安阳市区 知青首批
热血青年 插队下乡 二五四名 马投涧乡
踌躇满志 奉献青春 王二岗村 六十八人
父老乡亲 视为亲人 仁义待之 民风扑淳
修渠抗旱 麦田送粪 棉田喷药 教书育人
春种秋收 辛勤耕耘 同甘共苦 手足情深
杨氏秀珍 嫁入张门 相夫教子 落户本村
数年之后 政策调整 其余知青 陆续返城
特定时期 特殊群体 人微位卑 忧国社稷
半个世纪 岁月匆匆 第二故乡 常驻心中
奋斗精神 华夏之魂 铭记历史 传承后人
是为记
马投涧乡王二岗村村民 1965年下乡知青全体
二零一五年五月
撰文:徐忠信 贺振武
2015年5月3日,村民、来宾和老知青千余人在锣鼓鞭炮声中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安阳电视台做了新闻报道。
下乡第二年的1966年4月,为解决知青吃饭难的问题,安阳县当时的安置办公室经多方协调,在玉皇庙(村民称为“大庙”,即现在的文化大院)成立了知青食堂。由知青谢琳任事务长,村民赵培荣、邢之杰任炊事员。在建立《知青记事碑》的同时,在文化大院门西侧墙上镶了《知青食堂旧址》壁碑一块。目前这座院落保存完好。
这两块石碑记载着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一段往事而成为王二岗村的亮点之一,吸引着前来参观的游客驻足观看。
1965年5月30日下午,安阳市在工人文化宫举行了盛大的”欢送首批赴安阳县马投涧公社知识青年下乡”大会,(适逢当时的中国广播说唱团在安阳演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于世猶现场表演了相声《三比零》,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演出了快板书《抗洪凯歌》以示祝贺。)会后254名下乡青年乘卡车沿解放路、北大街、南大街、一钢道(现文明大道)到市委党校(现东风乡政府家属院)学习三天。数万市民夹道欢送,少先队员向下乡青年敬献红领巾。锣鼓喧天、鞭炮齐呜,万人空巷、盛况空前,成为本市特大新闻。这批254名社会知识青年全部来自安阳市文峰区辖区内,(半月前的5月16日已有126名知青到安阳市郊区龙泉公社插队)6月4日(农历乙巳年端午节)分配在当时的安阳县马投涧公社王二岗、元二庄、港里、上毛仪涧 、下毛仪涧、宋家堂、刘葛涧、柏家村、后河、水涧、郭家村11个大队(村),王二岗村人数为68人。
由于马投涧公社地处丘岭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以及其他因素,1967年3月经安阳县安置办公室协调,这批知青的大部分迁往安丰公社东稻田、太平店和白壁公社东瓦亭、西羊店。唯杨秀珍与村民张有道结婚落户王二岗外其他知青均先后离开本村。
2005年6月这批知青下乡40周年之际,安阳电视台《聊聊》栏目以知青谈话节目《那年那月》(徐忠信策划)开播,邀请老知青走进演播室讲述广阔天地蹉跎岁月的青春往事。随后的《档案》国庆特别节目《青春记忆》、春节特别节目《听年的声音》、以及2016年1月的《暮色青春》都有这批知青参与拍摄,给不少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批知青的文史资料现存于安阳市档案馆,部分知青的回忆文章收录在安阳市政协文史资料第19辑《青春在广阔天地闪光》(准印证号:安阳:2017011)。政协安阳市委员会宋建生常务副主席曾带领龙安区政协、镇政府有关人员到王二岗村专程考察调研。
5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热血青年己步入古稀之年,一些人己离开这个世界.一代知青也将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这批知青的青春印记却永远镌刻在这座简洁朴素的记事碑上,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那段特殊岁月中一代知青的青春往事……
作者:徐忠信,男,安阳市人,1948年出生,大专文化,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运输部退休干部,1965年安阳县马投涧公社王二岗大队插队知青。